華潤進軍水泥業(yè),開始只是一個“意外”

華潤水泥 · 2019-01-31 10:34 留言

  文化創(chuàng)造價值

  2018年10月23日,“大國重器”港珠澳大橋正式舉行通車儀式,舉世矚目。

  這座被外媒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大橋長達55公里,飛跨三地,意義非凡。 它可以在珠三角伶仃洋與珠江流域交匯口——這片自然條件極其復雜、需重度防腐的海域屹立至少120年,而構成它超強肌體的,正是華潤水泥制造——潤豐牌高性能硅酸鹽水泥。

  類似的國家超級工程,華潤水泥參與的還有很多。但人們往往沒有注意到,在有能力擔綱超級工程“主角”之前,從1998年東莞一個小小的粉磨站起步,華潤水泥在市場大潮和行業(yè)競爭的洗禮下沉浮起落、幾度波折,從掙扎求存到星火燎原,突破資金、資源、發(fā)展等一個個瓶頸,默默實現著自己領軍國內行業(yè)的夢想,迄今已近20年。

  正如水泥、混凝土一層層鋪過地基,一層層躍出地面,又一層層打破城市的天際線,華潤水泥幾番打破瓶頸、騰挪轉型,在曲折中前行,用堅實的成就躋身華潤集團戰(zhàn)略版圖,融入了華潤傳奇。

  兩點一線求生存

  華潤進軍水泥業(yè),開始只是一個“意外”。

  1986年,香港地產業(yè)高速發(fā)展、混凝土需求快速增長,華潤選擇進入香港地產業(yè)務,并與港商合資在香港投資了第一個攪拌站-中港混凝土。1990年,香港建筑沙石供應緊張,影響混凝土業(yè)務發(fā)展,華潤與港商合作在珠海成立了洪灣石場。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內地經濟高速發(fā)展,神州大地夯聲四起。為保證中港混凝土的水泥供應,華潤集團決定在廣東東莞籌建百萬噸粉磨站,即東莞華潤水泥廠有限公司(簡稱東莞水泥廠),正式拉開了進軍水泥產業(yè)的序幕。

  ▲1986年,華潤與港商合資在香港投資了中港混凝土

  這個粉磨站由華潤占股75%(機械五礦70%、東莞五礦5%),另外25%股份由日本兩家公司住友商事、宇部興產持有(各占12.5%)。這樣復雜的股東結構對東莞水泥廠后期的發(fā)展產生了制約,而它將面臨的坎坷之路,不止如此。

  ▲1995年10月,東莞水泥廠開工建設

  時任香港華潤五金礦產有限公司高級經理的徐勇明回憶,東莞水泥廠的股東們在管理體系、投資金額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爭議,所以決策的程序往往變得很復雜,時間拖得很長。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東莞水泥廠整整歷時四年才于1998年5月建成投產。

  徐勇明說:“當時我們以為這個東莞水泥廠涵蓋了水泥生產的全部環(huán)節(jié),但實際上,它只是個粉磨站,是水泥生產的末端?!?而且設備全套德國和日本進口,為接收日本進口的熟料不得已還在福祿沙工業(yè)區(qū)建了萬噸大碼頭,投資成本非常高。對行業(yè)的認識不全面、投資成本高、管理矛盾頻發(fā),導致東莞水泥廠整體投資時間長。1998年5月好不容易終于投產,卻又迎來重大打擊——亞洲金融風暴危機,內地水泥需求低迷。對于一個“初生嬰兒”般的企業(yè)來說,其生存難度可想而知。

  東莞水泥廠投產當年銷量僅僅20萬噸,兩年虧損一個億。華潤水泥的第一步竟然成了不良資產,幾個億的投資眼看著就打了水漂。

  迫不得已之下,1999年底,華潤直接參與經營管理,并作好了如果還不能扭轉局面,繼續(xù)虧損就退出這個行業(yè)的打算。經過與各股東協商,華潤得到了管理權,派出了以周俊卿(時任華潤機械五礦集團副總經理)為首的救火隊。

  ▲公司第一屆董事會成員調整后,2003年5月2日召開董事會,會后董事合影留念,前排左三為周俊卿

  受命于危難之際,周俊卿一句話擲地有聲:“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沒有退路!”要真抓實干、要立軍令狀。

  扭虧為盈之路并不簡單。華潤水泥當時的品質是好的,但是還沒有知名度,劉貴新(2002年-2007年歷任東莞水泥廠主任、助理總經理、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親歷那一艱難的時期。他回憶說:“當時小車上就裝著兩包水泥,拖著到處跑。經常說‘嗨,你們那邊有沒有熟人,拖兩包過去看看我們的水泥怎么樣?’”

  換了人,換了打法,也換了氣質。憑著這股子永不服輸的狠勁,這股子堅持到底的激情,一度低迷的東莞水泥廠又活了過來。2000年、2001年,產量分別達到90萬噸、110萬噸,2001年盈利1500萬元,股東回報率達9.12%。東莞水泥廠一改原來模樣,成為東莞高標號水泥市場第一品牌、深圳三大水泥品牌之一。

  華潤水泥邁出的第一步,有些懵懂、有些泥濘,但是第二步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發(fā)展也開始逐步推進。出身貿易的華潤人,開始慢慢浸入水泥這個產業(yè),也慢慢將貿易的敏感、靈活、重需求和水泥產業(yè)的生產、物流、重資源結合起來。

  東莞水泥廠只有粉磨功能,熟料供應卻控制在日本股東手里,不僅價格高,供應還非常不穩(wěn)定。咽喉豈能被他人所扼?華潤集團決定要向產業(yè)鏈的上游進發(fā),要掌控自己的資源,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熟料、自己的礦山。

  劉貴新回憶說:“如果我們還從日本買熟料的話,華潤水泥應該已經不存在了,這樣是沒有競爭力的?!敝芸∏鋷е@班“救火隊員”,好不容易把市場打開,公司的情況慢慢地要變好了,結果發(fā)現到了年底,跟日本一談,馬上又變成虧損。

  ▲2004年4月28日,東莞華潤水泥廠二期奠基典禮

  “那個時候,每年一到下半年十一、二月份的時候,我們總經理最操心的事情,就是怎么樣跟日本談熟料的價格、談海運的價格。海運和熟料的價格,最終直接影響我們的生產成本,也影響我們最后產品在市場上的定價競爭力。但日方只要知道我們的產量提高,就會把熟料漲價,把其他的費用提高,讓我們的盈利變少。”

  ▲2001年12月28日,華潤成功并購廣西第二大水泥企業(yè)紅水河水泥

  這個時候華潤水泥人明白了,要自己“找米下鍋”。做進出口貿易出身的華潤水泥管理團隊,深刻地意識到水路運輸的重要性,于是立足已有的華南業(yè)務區(qū)域,沿著西江而上,幾經考察,選擇了廣西作為突破口:其一有礦山資源,其二有西江水道可供物流,其三靠近珠三角消費市場。

  ▲2002年7月,紅水河水泥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開工

  于是,華潤水泥開始物色自己的熟料資源,老國有企業(yè)、廣西第二大水泥品牌紅水河進入了華潤水泥的視野。

  2001年12月28日,華潤成功并購廣西第二大水泥企業(yè)紅水河水泥(控股70%),成立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簡稱紅水河水泥)將價值鏈延伸至熟料(濕法窯)和石灰石礦山(儲量8000萬噸),解決了資源瓶頸問題。

  2003年3月13日,一個里程碑意義的日子。根據“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yè)化”的總體戰(zhàn)略,華潤集團決定整合旗下分屬于機械五礦、華潤創(chuàng)業(yè)等不同利潤中心的水泥、混凝土及預制件業(yè)務,成立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一個戰(zhàn)略支點就此形成。

  ▲2001年12月28日,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6月28日,紅水河水泥擴建的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窯點火投產,這是華潤水泥發(fā)展歷程中第一條新型干法窯。從零開始的事業(yè),就此開始了征途,不良資產向良性轉化,盡管星辰和大海尚在遠方。

  既然進入到一個產業(yè),那就不妨力爭上游,一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役”就此展開。

  廣西石灰石和水電資源豐富,緊靠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省,西江水運和出海通道直達經濟發(fā)達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qū),交通運輸條件便利,具備得天獨厚的水泥工業(yè)發(fā)展條件。華潤水泥在充分考察國際、國內大型水泥集團之后,確定了以資源、市場和物流為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兩點一線”發(fā)展戰(zhàn)略(“兩點”即位于廣西的資源分布點和位于廣東珠三角的目標市場集中點,“一線”則指連接兩點的西江物流通道),以及“水泥、混凝土、預制件延伸發(fā)展”的業(yè)務組合戰(zhàn)略,以建立華南水泥行業(yè)領導地位為目標的戰(zhàn)略落地模式。

  時任廣西平南華潤魚峰水泥籌建處處長的蔡翔談起了當時的開拓形勢。2003年3月,華潤水泥出資70%,成立華潤魚峰水泥廠(華潤水泥(平南)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簡稱平南水泥),建設華潤水泥第一個5000t/d工廠。經過緊張的前期建設,平南水泥一期工程2004年10月正式投產。2006年最高峰時期,平南水泥供應了廣東市場70%的管樁水泥。

  ▲2004年10月,平南水泥一期工程正式投產

  而據金彩珍(2003年-2007年歷任貴港水泥行政部經理、辦公室主任、助理總經理)介紹,為進一步掌握廣西石灰石和水電資源, 2003年5月,華潤與廣西貴港平南縣政府達成了合作意向。8月,金彩珍抵達貴港開始參與華潤水泥(貴港)有限公司(簡稱貴港水泥)的建設,“對我個人來說,那幾乎是職業(yè)生涯中最辛苦、最大的挑戰(zhàn),也是一段記憶最深刻的時間?!?/p>

  貴港水泥建立的這兩條5000t/d的生產線,是華潤水泥第一條獨資建設的生產線。從一開始征地時,華潤水泥便以“建設即運營”的理念做好了規(guī)劃,因此生產基本上是同時設計同時施工。此外,貴港水泥建有碼頭,水泥運輸可沿西江而下,從這個意義上講,“兩點一線”的戰(zhàn)略落地是從貴港和平南開始的。

  平南水泥、貴港水泥的建設和投產,意味著華潤水泥拿到了沿西江流域最好的位置,占據了儲量大、品位高、位置好、易開采的優(yōu)質石灰石資源,建設水泥基地,真正體現了華潤水泥“兩點一線”的戰(zhàn)略。

  沿江沿海促發(fā)展

  2005-2006年間,通過西江黃金水道實現低物流成本抵達廣東市場,隨著產能的擴大,華潤水泥逐步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為獲得發(fā)展的基石,公司開始大量搶占兩廣地區(qū)優(yōu)質石灰石資源,為拓展市場,提出了“沿江沿?!钡臄U張戰(zhàn)略。

  ▲2007年12月26日,南寧水泥新型干法水泥廠產線一期工程點火投產暨二期工程開工

  2007年、2008年,南寧西鄉(xiāng)一、二線項目相繼投產,產能均為5000t/d,加強了廣西核心市場,直通南寧。

  2007-2009年,在廣西貴港平南再投3條5000t/d新生產線,至此,華潤水泥生產基地沿西江一路排開,直下珠三角。

  2008年4月,華潤水泥與青洲英坭簽署有關汕頭水泥的轉讓協議,配套建設200萬噸粉磨站,試水江河聯運,為“走得更遠”布局。

  華潤水泥一系列快速動作,拿下了當時廣西最發(fā)達的南寧市場,并通過西江水道進入珠三角。

  為了“走得更遠”,華潤水泥人居安思危,看到了銷售旺季會遭遇西江季節(jié)性斷流的掣肘;也看到了更新的資源選址的可能性。正如圍棋,棋要爭先手,子力有后招。肇慶封開,曾經落選的一個選址方案,就是這樣的一個關鍵棋子。

  這里有儲量豐富的大型礦山,但是離碼頭40多公里,多山的地理條件導致運輸不便。此前海螺、中材也都考察過這里,又都放棄了。但是,華潤水泥要下一盤更大的棋,封開再次進入視野。

  幾經論證,華潤水泥決心在封開建設大規(guī)模熟料基地(即后來的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簡稱封開水泥),與廣西貴港形成互補保供珠三角市場,同時又占據先手,破解了一旦被競爭對手拿下就會形成的“生死劫”。如何解決40多公里運輸難題?水泥人給出的答案大膽而堅定,在礦山和廠區(qū)之間劃一條直線,架設史無前例的長皮帶廊。

  然而,48公里長皮帶廊僅僅要開挖的土方量就可能媲美三峽工程。如此巨大的工程難度,連合作的法國雷伊公司都說:“從沒有建過難度這么大的皮帶廊,建也要三四年。”然而,這樣一條在國外需要4年多才能完工的皮帶廊,華潤水泥卻只用了2年多時間建成,這其中,不知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辛酸。

  ▲2008年4月,封開水泥礦山建設場景

  張應中在2007年-2009年期間擔任平南水泥和封開水泥總經理,當時帶著人經常駕車平南至封開往返四百多公里來回跑,讓法國人也感動得跟著熬夜加班,三個月完成征地,一年多完成了48公里皮帶廊建設。按照年運輸1000萬噸礦石計,與汽車運輸相比,皮帶廊項目每年可節(jié)約燃油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2萬噸。

  ▲2003年7月29日,華潤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介紹上市

  2008年6月-2009年5月擔任封開水泥副總經理的徐勇明在其所作的《憶封開皮帶廊》詩中寫到,“坎坷險阻何所憶、八段五鎮(zhèn)旌旗卷?!彼f,封開項目并非一帆風順。華潤與法國雷伊談判階段,因忽略一個細節(jié)而追加了3000萬元投資。初期談判時,華潤方已就噪音問題詢問過雷伊方意見,對方表示,這個噪音標準是法國巴黎郊外的標準,但雙方卻沒在合同中明確噪音的分貝指標,為了避免皮帶廊穿過五個鄉(xiāng)鎮(zhèn)可能會產生噪音影響。于是,華潤水泥追加3000萬元投資對其進行改造,做隔音處理。

  宏大的構想一旦實現,帶來的戰(zhàn)略性優(yōu)勢便源源不絕。

  2007年7月,華潤水泥與廣東省封開縣政府簽署協議,成立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規(guī)劃建設8條45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水泥年產能1600萬噸。同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這一建設,直接把沿西江生產基地推進到廣東境內,離珠三角市場運距更近了,3000噸船舶常年暢通無阻,對常年通航西江的水泥保供能力實現了雙保險。之后,封開的棋力愈發(fā)凸顯,直至確立了華潤水泥在兩廣乃至華南的霸主地位,成為了華潤水泥發(fā)展的一大“里程碑”。

  至今華潤水泥談起封開項目都會自嘲:“太專業(yè)的不敢下手,一點不懂得也不敢下手,似懂非懂的下手了?!笨此谱猿埃澈髤s是對一個集體的膽識與能力的自豪。

  截至2008年底,肇慶、湛江、江門、佛山、汕頭、上思、南寧、富川、北海、武宣、田陽、陸川等多個市縣均布局了華潤的水泥或混凝土基地,并將觸角深入福建、海南,“兩點一線”戰(zhàn)略逐步演變?yōu)椤把亟睾!睉?zhàn)略。在華潤水泥人一步一個腳印的奮斗下,藍圖變成了現實。

  但發(fā)展的路途絕對不會平坦,高歌猛進固然需要極強的能力,而審時度勢,在該防守時能保持清醒頭腦毅然撤退,也是一種大智慧。華潤水泥在資本市場上就上演了上市、退市、再上市的過程,曲折如一場戲劇的跌宕起伏。

  2003年7月29日,華潤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介紹上市。此時兩點一線的布局已經隆隆開進,一個個項目陸陸續(xù)續(xù)落地開花,資源優(yōu)勢要轉化為產業(yè)優(yōu)勢需要巨額投資。

  但是,資本市場自有其邏輯。正因為不斷地投入建設,資金開支很大,華潤水泥這幾年的凈利潤額并不高,2005年大幅倒退85%至1300萬元,同時負債率較高,2005年資產總額約50億元,負債率高達72.6%。作為生產資料型的企業(yè),抓資源、搞通路、建廠房、建基地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前期投入。雖然很努力地打著市場,但是不良資產的帽子還是沒有摘下來。

  資本市場往往不會有足夠的耐心。因此,華潤水泥的融資遭遇瓶頸,上市后股價表現乏力,最高價僅為3.075港元,最低曾跌入0.99港元。另外一方面,華潤水泥在上市集資時,受到不合理資本結構的制約,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香港交易所上市比例的上限(75%),無法注資,同時又遭遇行業(yè)低谷,企業(yè)盈利困難。

  ▲2006年6月15日召開法院會議及股東特別大會,之后7月26日,華潤水泥正式退市

  華潤水泥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黃挺還記得,2003年至2004年,由于連續(xù)投建平南、貴港兩條5000t/d產能的熟料生產線,華潤水泥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壓力?!懊織l生產線的投入都高達幾億元。而這種大型生產線從投產到建成至少要12個月,且當時華潤水泥還是新手,對技術和市場都不是太熟悉,還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钡?005年,在國家調控、基建陷入下行通道與香港股市持續(xù)低迷的雙重“夾擊”下,加之股權結構問題,華潤水泥股價已低于公司凈資產,難以融資。

  華潤水泥又一次站在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到底這個產業(yè)還能不能做?經過仔細考量后,集團決定讓華潤水泥退市。2006年7月26日,華潤水泥(市值9.6億港元)正式撤銷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

  退市?很多經理人和員工不禁發(fā)出疑問,合作伙伴們也投來探詢質疑的目光。畢竟,“退市”不是一個好的字眼兒,它往往預示著一個企業(yè)的滑鐵盧。的確,當時也有這樣的考量,這個不良資產,要不要把它賣掉?幾經論證,其一,要想找個好“婆家”,那也要先做好,才有個好“賣相”;其二,華潤高層一路考察下來,覺得這塊業(yè)務其實可以做大。時任華潤水泥副總經理的周龍山回憶說:“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我們這個團隊有信心,集團給我們三年時間,如果做大,讓我們重新上市?!?/p>

  關于退市,華潤集團給出堅定的回答,同時也給出清晰的解答。退市,是為了順利獲取進行新項目建設和區(qū)域擴張急需的大筆資金,是為了完成私有化改造,引入集團的大筆注資、為發(fā)展提供支持。

  人心穩(wěn)定下來,急需的資金到了,沿江沿海的項目一個個落地,慢慢產生了效益。這三年,華潤水泥人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勉力前行、風雨兼程,跑市場跑客戶跑項目,全力以赴、幾乎都沒在家里呆過?!叭缃駨V西28%,廣東20%的市場份額都是那個時候拼來的。”

  用最質樸的奮斗、最踏實的作風,做好生產、做好物流、做好營銷。華潤水泥,三年蟄伏,一鳴驚人,終于打贏了這場翻身仗,三年后成了行業(yè)內的明星企業(yè)。因此,在周龍山看來,華潤水泥的“發(fā)展”史要從2006年算起,這三年,真正摘掉了“不良資產”的帽子。

  所以,華潤水泥可以理直氣壯地對資本市場說:我們回來了!招股說明書上,是一串串漂亮的數據,行業(yè)版圖上更是一幅錦繡圖畫。沒有人可以拒絕這樣的企業(yè),所有人都為如此炫目的“歸來”喝彩。

  2009年10月6日,華潤水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號:01313,回歸資本市場。首次公開發(fā)售應者如云,國際配售和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均錄得高倍數超額認購,集得資金65億港幣、25.4倍市盈率的發(fā)行價,是華潤集團歷史上最高的集資額,創(chuàng)造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奇跡,也解決了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資金瓶頸。

  ▲2009年10月6日,華潤水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號:01313,重歸資本市場

  華潤水泥執(zhí)行董事劉忠國,曾長期擔任公司的首席財務官,他見證了重新上市的一切,提起往事仍激動不已。他說:“2009年,在香港的路演結束后,并沒有接到訂單,很緊張,結果剛到新加坡,訂單就滿了,達到100%?!?/p>

  華潤集團戰(zhàn)略發(fā)展部高級副總監(jiān)余忠良2008年2月-2013年12月期間擔任華潤水泥戰(zhàn)略發(fā)展總監(jiān),他回憶再次上市時講到:“資本市場是鼓勵有競爭力、鼓勵行業(yè)領袖、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成長的。香港資本市場的透明度比較高,有一些比較嚴格的監(jiān)管要求,有利于華潤各個業(yè)務單位的合規(guī)、依法發(fā)展;同時,走向資本市場是集資的過程,從改造資本結構的需要上來講,企業(yè)也需要上市。華潤水泥的二次上市創(chuàng)造了資本市場的奇跡,當時的市盈率比行業(yè)領袖還高。那是因為資本市場看好華潤水泥的增長和發(fā)展質量,因為我們的技術先進程度、環(huán)保程度高,市場布局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2009年底,華潤水泥的資產總額達213億元,是2006年的3.5倍,凈利潤8.9億元,是2006年的11倍。對資本的回報,是看得見的誠意。

  上市、退市、再上市,盡管過程曲折,但是終見曙光。華潤水泥這一次的以退為進,擴展了企業(yè)規(guī)模、健全了管理體系、提升了盈利能力,從而贏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一舉奠定了今天的行業(yè)地位。

編輯:周程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2-02 08: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