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圍
本工藝標準主要適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磚混結構、外磚內模和外板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的模板工程。
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木板(厚度為20~50mm)、定型組合鋼模板(長度為600、750、900、1200、1500mm,寬度為100、150、200、250、300mm)、陰陽角模、連接角模。
2.1.2 方木、木楔、支撐 (木或鋼),定型組合鋼模板的附件 (U形卡、L形插銷、3形扣件、碟形扣件、對拉螺栓、鉤頭螺栓、緊固螺栓)、鉛絲 (12號~14號)、隔離劑等。
2.1.3 打眼電鉆、搬手、鉗子。
2.2 作業(yè)條件
2.2.1 彈好墻身+50cm水平線,檢查磚墻(或混凝土墻)的位置是否符線,辦理預檢手續(xù)。
2.2.2 構造柱鋼筋綁扎完畢,并辦好隱檢手續(xù)。
2.2.3 模板拉桿如需螺栓穿墻,砌磚時應按要求預留螺栓孔洞。
2.2.4 檢查構造柱內部是否清理干凈,包括磚墻舌頭灰、鋼筋上掛的灰漿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
支構造柱模板
準備工作 → 支圈梁模板 → 辦 預 檢
支板縫模板
3.2 支模前將構造柱、圈梁及板縫處雜物全部清理干凈。
3.3 支模板:
3.3.1 構造柱模板:
3.3.1.1 磚混結構的構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組合鋼模板??捎靡话愕闹7椒?。為防止?jié)仓炷習r模板膨脹,影響外墻平整,用木模或組合鋼模板貼在外墻面上,并每隔1m以內設兩根拉條,拉條與內墻拉結,拉條直徑不應小于φ16。拉條穿過磚墻的洞要預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開始,每隔1m以內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構造柱大馬牙槎以外一丁頭磚處。
3.3.1.2 外磚內模結構的組合柱,用角模與大模板連接,在外墻處為防止?jié)仓炷翑D脹變形,應進行加固處理,模板貼在外墻面上,然后用拉條拉牢。
3.3.1.3 外板內模結構山墻處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組合鋼模板,用斜撐支牢。
3.3.1.4 根部應留置清掃口。
3.3.2 圈梁模板:
3.3.2.1 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組合鋼模板上口彈線找平。
3.3.2.2 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撐時,下面應墊方木,當用木方支撐時,下面用木楔楔緊。用鋼管支撐時,高度應調整合適。
3.3.2.3 鋼筋綁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寬度進行校正,并用木撐進行定位,用鐵釘臨時固定。如采用組合鋼模板,上口應用卡具卡牢,保證圈梁的尺寸。
3.3.2.4 磚混、外磚內模結構的外墻圈梁,用橫帶扁擔穿墻,平面位置距墻兩端24cm開始留洞,間距50cm左右。
3.3.3 板縫模板:
3.3.3.1 板縫寬度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鋼作底模。大于4cm者應當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頂棚抹砂漿找平。
3.3.3.2 板縫模板宜采用木支撐或鋼管支撐,或采用吊桿方法。
3.3.3.3 支撐下面應當采用木板和木楔墊牢,不準用磚墊。
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其支撐部分應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濕陷性黃土必須有防水措施;對凍脹性土必須有防凍融措施。
4.2 基本項目:
4.2.1 模板接縫處應嚴密,預埋件應安置牢固,縫隙不應漏漿,應小于l.5mm。
4.2.2 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模板隔離劑應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或沾污鋼筋。
4.2.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1。
磚混結構模板允許偏差 表4-1
允許偏差 (mm)
單層、多層 多層大模
1 軸線位移:柱、梁 5 5 尺量檢查
2 標 高 ±5 ±5 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3 截面尺寸:柱、梁 +4 -5 ±2 尺量檢查
4 每層垂直度 3 3 用2m托線板檢查
5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尺和尺量檢查
6 表面平整度 5 2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7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移 3 3 拉線和尺量檢查
成品保護
5.1 在磚墻上支撐圈梁模板時,防止撞動最上一皮磚。
5.2 支完模板后,應保持模內清潔,防止掉入磚頭、石子、木屑等雜物。
5.3 應保護鋼筋不受擾動。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構造柱處外墻磚擠鼓變形,支模板時應在外墻面采取加固措施。
6.2 圈梁模板外脹:圈梁模板支撐沒卡緊,支撐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桿碰壞或沒釘牢固。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修理模板。
6.3 混凝土流墜:模板板縫過大,沒有用纖維板、木板條等貼牢;外墻圈梁沒有先支模板后澆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磚代替模板再澆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漿順磚縫流墜。
6.4 板縫模板下沉:懸吊模板時鉛絲沒有擰緊吊牢,采用鋼木支撐時,支撐下面墊木沒有楔緊釘牢。
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模板分項工程預檢記錄。
7.2 模板分項工程質量評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