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于冬季混凝土的養(yǎng)護
砼的養(yǎng)護目的,一是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曬、風吹、寒冷等條件而出現的不正常收縮、裂縫等破損現象。
在冬季的施工中,由于冬季氣溫較低砼凝結時間較常溫下延長很多,強度增長也較慢,過早的進行下一道工序,會給砼結構造成傷害。為避免這個問題一定要加強砼的養(yǎng)護,根據砼強度增長速度來確定下道工序何時進行。
砼拌和物澆筑后之所以能逐漸凝結和硬化,直至獲得最終強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與砼本身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關外,主要是隨著溫度的高低而變化的。當溫度升高時,水化作用加快,強度增長也較快;而當溫度降低到0℃時,存在于砼中的水有一部分開始結冰,逐漸由液相變?yōu)楣滔?。這時參與水泥水化作用的水減少了,因此,水化作用減慢,強度增長相應較慢。溫度繼續(xù)下降,當存在于砼中的水完全變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變?yōu)楣滔鄷r,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時強度就不再增長。
水變成冰后,體積約增大9%,同時產生約2500千克每平方厘米的冰脹應力。這個應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內部形成的初期強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降低強度。此外,當水變成冰后,還會在骨料和鋼筋表面上產生顆粒較大的冰凌,減弱水泥漿與骨料和鋼筋的粘結力,從而影響砼的抗壓強度。當冰凌融化后,又會在砼內部形成各種各樣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實性及耐久性。
由此可見,在冬季砼施工中,水的形態(tài)變化是影響砼強度增長的關鍵。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態(tài)進行大量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新澆砼在凍結前有一段預養(yǎng)期,可以增加其內部液相,減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試驗研究還表明,砼受凍前預養(yǎng)期愈長,強度損失愈小。
混凝土化凍后(即處在正常溫度條件下)繼續(xù)養(yǎng)護,其強度還會增長,不過增長的幅度大小不一。對于預養(yǎng)期長,獲得初期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受凍后,后期強度幾乎沒有損失。而對于安全預養(yǎng)期短,獲得初期強度比較低的混凝土受凍后,后期強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由此可見,混凝土凍結前,要使其在正常溫度下有一段預養(yǎng)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砼獲得不遭受凍害的最低強度,一般稱臨界強度,即可達到預期效果。對于臨界強度,我國規(guī)定為不低于設計標號的30%,也不得低于35Kg/cm2 .
砼養(yǎng)護法分為自然養(yǎng)護和加熱養(yǎng)護兩種:現澆砼在正常條件下通常采用自然養(yǎng)護,而在冬季施工中常用的養(yǎng)護方法--外部加熱法
外部加熱法主要用于氣溫-10℃以上,而構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過加熱混凝土構件周圍的空氣,將熱量傳給混凝土,或直接對混凝土加熱,使混凝土處于正溫條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爐加熱。一般在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簡單,但室內溫度不高,比較干燥,且放出的CO2會使新澆混凝土表面碳化,影響質量。②蒸氣加熱。用蒸氣使混凝土在濕熱條件下硬化。此法較易控制,加熱溫度均勻。但因其需專門的鍋爐設備,費用較高。且熱損失較大,勞動條件亦不理想。③電加熱。將鋼筋作為電極,或將電熱器貼在混凝土表面,變電能變?yōu)闊崮?,以提高混凝土的溫度。此法簡單方便,熱損失較少,易控制,不足之處是電能消耗量大。④紅外線加熱。以高溫電加熱器或氣體紅外線發(fā)生器,對混凝土進行密封幅射加熱。
上述的幾種外部加熱法在冬季施工方法都有利有弊,其適用范圍都受一定條件的制約。應根據工地現有條件,采用合適養(yǎng)護方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