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稅負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國家

2011/05/09 00:00 來源:

......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8日發(fā)布的中國稅收風險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目前稅負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國家,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過高。從財政支出角度看,我國宏觀稅負的水平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存在著一些不對稱。與會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衡量稅負輕重應與政府提供的民生支出掛鉤。

  據(jù)世界銀行的調查資料顯示,一國宏觀稅負水平與該國人均G D P呈正相關,人均G D 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國家,最佳宏觀稅負為13%左右;人均G D P在750美元左右的國家,最佳宏觀稅負為20%左右;人均G D 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國家,最佳宏觀稅負為23%;人均G D 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國家,最佳宏觀稅負為30%?!耙源藶闃藴剩航Y合我國2009年人均G D P3700美元,我國目前的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顯然過高?!眻蟾姹硎尽?/FONT>

  對于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具體有多高,尚無統(tǒng)一的說法,不同部門、單位和機構披露的數(shù)據(jù)也各不相同。2010年8月,財政部網站援引媒體報 道 稱 , 按 照 國 際 貨 幣 基 金 組 織(IM F)的統(tǒng)計口徑,2007年至2009年,我國宏觀稅負分別為24%、24.7%和25.4%,這不僅遠低于工業(yè)化國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之后不久,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發(fā)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09/2010》認為,2007年至2009年,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分別達到31.5%、30.9%和32.2%。

  報告分析認為,之所利用相同數(shù)據(jù)卻計算出不同結果,合理解釋就是統(tǒng)計口徑不一樣。據(jù)介紹,計算我國的宏觀稅負,也就是政府對財富的占有程度,有小、中、大三種算法,小口徑只計算政府的稅收收入,中口徑計算政府的預算內收入,而大口徑也就是全口徑則計算政府的全部收入,其中政府全部收入不僅包括預算內財政收入,還包括了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障金收入,以及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名義向企業(yè)和個人收取的沒有納入預算內和預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即它是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形式取得的收入的總和。社科院財貿所報告測算的宏觀稅負水平是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的全口徑計算,而此前財政部網站上公布的稅負僅包含了政府稅收,是按照小口徑計算的。報告進一步指出,近年來我國宏觀稅負增長較快,從年均稅負來看,我國大口徑宏觀稅負遠遠高于中小口徑的宏觀稅負水平。

  “稅負高低與稅負重輕不是一回事,稅負高不等于稅負重,稅負低不一定稅負輕。研究稅負輕重應與政府提供的民生支出掛鉤?!敝袊嗣翊髮W財金學院教授安體富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說。

  報告認為,從財政支出視角看我國宏觀稅負的話,福利與稅收是不匹配的,究其原因是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還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資料表明,世界上很多發(fā)達國家的邊際稅率高于我國,但由于他們的國家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非常大,公民可以享受到相對完善的社會福利。以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政策著稱的北歐國家丹麥為例,2007年政府支出的福利性支出(含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等)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70.25%。另外一些發(fā)達國家,比如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也分別高達68 .84%、58 .73%、56 .73%、57.11%,并且我國周邊的一些亞洲發(fā)展中國家在公共福利方面的財政支出也高于我國,由于“高稅負”產生“高福利”,這些國家中的公民并沒有對自己國家的稅收政策產生很大的反感情緒。相反我國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占財政支出這一比重相對較低,2007年我國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累計不足30%。2009年中央財政的社會保障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教育支出水平分別為7.63%、2.7%、4.52%,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確定一個合理的稅負水平是優(yōu)化 我 國 宏 觀 稅 負 要 解 決 的 首 要 問題?!眻蟾嫣岢觯暧^稅負合理水平的選擇首先要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我國目前仍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行列,人均G D P水平不高,因此宏觀稅負水平不宜過高。除確定合理的宏觀稅負水平外,在我國宏觀稅負政策調整上,報告還建議,規(guī)范政府收入形式、厘清稅費關系,調整稅收制度、完善財稅體制以及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公共財政的建設等。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news@ccement.com。(轉載說明
2024-09-22 17: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