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證券:國內步入后水泥時代,行業(yè)分享新興經濟體發(fā)展紅利

西南證券 · 2017-11-23 10:33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水泥大國


  全世界水泥總產能、總產量增速顯著放緩。目前,全世界水泥產能和產量已進入停滯期。

  產能方面,2005-2015年期間,平滑掉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全世界水泥產能增速實質是處于逐步下降,全世界水泥總產能最高點為2014年的36億噸。

  產量方面,2005-2015年全世界水泥總產量增速也處于不斷下滑狀態(tài),其中,產量最高點為2014年的42億噸,2015年全水泥總產量開始出現負增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水泥技術、裝備、產量第一大國。

  2005年,我國水泥總產量為11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為48%;到2015年,我國水泥總產量為24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為59%。

  以人口占比作為參照,2005-2016年間,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占比基本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而水泥產量占比一路攀高,最高達60%。

 中國水泥新增產能進入限制階段

  整體來看,我國水泥新增產能進入限制階段。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yè)穩(wěn)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稱國辦發(fā)34號文),《意見》強調到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水泥熟料項目。

  從需求端看,考慮水泥庫存周期短的因素,水泥產量略等于水泥需求量,2000-2014 年間,水泥產量逐年增長,增速波動較為明顯,自2015年開始水泥產量開始回落,側面說明我國水泥需求量已經進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狀態(tài)。

  從供給端看,1992-2000年間,我國新增水泥產能較少,年均約600萬噸;從2001年開始,新增水泥產能突然暴發(fā),僅2001 年就新增3000多萬噸;

  隨后,自2010年開始,我國新增水泥產能從高位開始回落,但2011-2015年每年平均仍有400萬噸新增產能,在無新增水泥需求的情況下,新增產能將進一步降低行業(yè)產能利用率。

  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低,參差不齊

  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整體較低,2013年產能利用率最高也僅為76%,遠低于發(fā)達國家平均85%的產能利用率,2016年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至68%。

  從另一個角度看,以人均水泥產量來衡量水泥產量情況,2000-2014年,我國人均水泥產量增速非常明顯,2014年達到高點1822KG/人,為世界最高,從2015年開始回落。

  從全國產能排名前10水泥企業(yè)產能利用率情況看,各企業(yè)產能利用率參差不齊。

  綜合 2015、2016 年的情況看,華潤水泥的產能利用率最高,平均約100%,山水 水泥的產能利用率最低,平均約50%,而前10水泥企業(yè)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1%。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水泥大國,水泥產能躍居世界第一,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在國際上屬第一梯隊。

  結合當前經濟增長對水泥需求的拉動,國內水泥供需矛盾問題突出,中國已經步入后水泥時代。水泥行業(yè)由于長期粗放式增長,現階段表現為結構性產能過剩,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與發(fā)達國家水泥行業(yè)70-80%集中度相比,我國水泥企業(yè)集中度較低(CR10約40%),局部地區(qū)產能過剩明顯、能耗較高。

  去產能是“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課題

  根據發(fā)達國家水泥需求經驗,累計人均水泥消費量22t為需求拐點,即當累計量超過這一水平時,地區(qū)水泥需求量將出現下滑。

  我國1981-2015年累計人均水泥消費量22.29t,首次超過22t的臨界值,我國2014年水泥產量24.8億t,人均水泥消費量約 1.82t;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由增長變?yōu)橄陆?,?3.48億t,人均水泥消費量1.71t;2016年我國水泥產 量24億t,人均消費量約1.7t。

  因此,無論是從累計人均水泥消費量還是水泥產量的數據來看,中國都面臨國內水泥需求下降、去產能的客觀現實,并且在“新常態(tài)”宏觀背景下,水泥需求下降的情況預計將持續(xù)較長一段時間。

  水泥工業(yè)盈利下降,發(fā)展動力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

  國辦34號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細化了在建材行業(y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方案與措施,特別對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yè)提出改革目標: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qū)間;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yè)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等。

  水泥行業(yè)必須從去產量和去產能兩方面著手,去產量主要是解決眼前的需求不足、價格過低問題;去產能才能根本解決行業(yè)長治久安的問題,同時也要防止去產量帶來的增產能的傾向,維持良性發(fā)展。另外,文件特別強調到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水泥熟料項目。

  堅決淘汰低標號水泥能有效提高產能利用率。32.5號水泥是最低標號的水泥。全世界水泥市場基本上是42.5水泥占50%,52.5及以上水泥占50%,而我國卻是32.5水泥占60%至70%。如果我國全面淘汰32.5標號水泥,或將提升8-10個百分點的熟料需求量。

 后水泥時代國內整合:環(huán)保限產加重組

  后水泥時代,國內水泥行業(yè)急待整合,整合的首要任務便是去產能。其實,我國早在2009 年就開始引導水泥行業(yè)去產能,但由于水泥行業(yè)涉及較多利益環(huán)節(jié),去 產能的效果一直不夠理想。

  另一方面,環(huán)保限產停產、重組是水泥行業(yè)整合的有效手段。從2017年水泥行業(yè)盈利情況看,水泥價格維持在高位,水泥企業(yè)業(yè)績全面向好,說明環(huán)保限產加重組的措施非常有效。

  水泥行業(yè)由于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因此,水泥淡季錯峰停產成為行業(yè)共識,2017年也是水泥行業(yè)錯峰停產做得較好的一年,水泥價格淡季不淡,水泥價格在高位維持,水泥企業(yè)2017年盈利情況整體較好。

 通過兼并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

  “金隅+冀東”重組

  2016 年金隅股份和冀東水泥通過股權重組和資產重組的方式進行融合。

  冀東水泥通過非公開發(fā)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金隅股份旗下的水泥和混凝土相關業(yè)務資產,金隅以現金方式認購冀東集團新增注冊資本,重組過后,金隅股份分別持有冀東發(fā)展、冀東水泥55%和45.43%的股權。這次重組是京津冀地區(qū)化解水泥產能過剩、行業(yè)轉型升級的積極嘗試。

  金隅冀東重組之后在12個省市自治區(qū)擁有熟料產能分布,其中在河北地區(qū)最多,達到4857.7萬噸,新的冀東水泥在北京和天津占有100%的熟料產能份額,在河北地區(qū)占比48%。

  整體而言,金隅冀東在京津冀地區(qū)擁有5406.4萬噸熟料產能,占整個區(qū)域的50.64%,在河北地區(qū),金隅冀東重組后熟料產能占比提升比較明顯,加上其在北京和天津的絕對優(yōu)勢,重組后的冀東水泥在京津冀地區(qū)的市場協(xié)同能力將得到有力的提升,同時也解決了金隅和冀東原有的同業(yè)務競爭問題,企業(yè)在區(qū)域內的主導能力大幅增強,最終,區(qū)域內前五大水泥企業(yè) 的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65.51%,高于全國58%的平均水平。

  兩材合并鑄就中國建材行業(yè)巨無霸

  2016年8月22日晚,國務院國資委同意“兩材”實施重組,中國建材集團將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而中材集團則無償劃轉進入中國建材集團。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 綜合性建材集團,其水泥、商混、紙面石膏板、玻纖、風機葉片、耐火材料等產能均為全國第一,并有較多光伏新能源資產。

  重組后的中國建材集團控股公司,未重組下,旗下各控股公司業(yè)務重疊度較高,包括水泥、玻纖、工程等服務,兩材合并后,通過自上而下的形式對這些板塊的資產進行整合,將有助于打造具備專業(yè)性的一體化平臺,對消除內部競爭,升級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效果明顯。

 后水泥時代國外拓展:分享新興經濟體發(fā)展紅利

  目前我國水泥工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經濟“新常態(tài)”同技術資本擴張之間的矛盾。

  緊跟“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對外輸出先進技術和裝備、資本,不但是我國水泥企業(yè)緩解這種矛盾的出路,也是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合理釋放。

  中國水泥工業(yè)在國內產能過剩被嚴格控制,從增量市場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因此需要在國際市場尋求投資空間,向海外市場拓展業(yè)務成為重要選擇。而“走出去”戰(zhàn)略能夠緩解國內市場投資壓力,起到疏導作用。

  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共技術設施薄弱,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fā)展過程中需要中國產品和技術的實際需求,中國水泥企業(yè)大集團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技術,在投資建設水泥項目的同時,帶動中國大型裝備出口、設備成套、工程總包、產品和勞務輸出等相關業(yè)務的海外拓展,協(xié)同促進效果明顯。

  從上市公司布局國家和地區(qū)看,主要布局在發(fā)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普遍處于經濟快速發(fā)展階段,對工業(yè)品需求較大。特別是 印度尼西亞,多家世界級水泥巨頭公司競相投資設廠。

編輯:葉萌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2024-11-11 1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