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磨在褐煤粉磨上的應用經驗

葉衛(wèi)東 熊會軍 · 2015-04-13 10:04 留言

  褐煤,又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礦產煤,是一種介于泥炭與瀝青煤之間的棕黑色、無光澤的低級煤。

  化學反應性強,在空氣中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遠運。由于它富含揮發(fā)分,揮發(fā)成分高達40%以上,所以易于燃燒并冒煙,含有可溶于堿液內的腐殖酸;其含碳量約為60%~77%,密度約為1.18~1.42g/cm3,無膠質層厚度,95%的褐煤熱值基本低于13 376kJ/kg,干燥后恒濕無灰基高位發(fā)熱量可提至 (20 064~27 588)kJ/kg,多呈褐色或褐黑色;褐煤水分大,在空氣中易風化碎裂,燃點低(270℃左右)。儲存超過兩個月就易發(fā)火自燃,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正因為褐煤相比煙煤或其他煤種的種種劣勢,工業(yè)上基本很少用作原、燃料,應用面狹小,工業(yè)領域一般將褐煤用作吸附劑或者催化劑載體。

  褐煤在緬甸的儲藏量很高,約占其煤礦資源儲藏量的52.86%,所以褐煤要是在水泥工業(yè)中能替代煙煤或其他煤種作為燃料,那不但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大大解決了水泥工業(yè)的燃料問題。

  褐煤的理化性質決定了在粉磨工序上的困難:首先其水分很高,一般到廠的原料水分都高達30%左右,況且緬甸的雨季每年要占到三分之一,空氣濕度相當大,我們調試設備時原料的水分基本都在30%~35%之間。若是用傳統(tǒng)的球磨機來進行粉磨,肯定是相當困難的,不但產量極低,而且操作非常不便,熱能利用率極低,必須通過大幅度擴大設備型號來滿足生產的需要,那樣能耗會非常大,所有的投資和高能耗運行也必將給業(yè)主帶來高額的運行成本。其次褐煤的揮發(fā)分很高,高達40%以上,燃點低,易于燃燒,故在粉磨工序中我們必須特別注意系統(tǒng)的溫度控制。再次,褐煤的熱值非常低,一般低于13 376kJ/kg,這次設備所用的原料熱值基本在11 704kJ到14 546kJ之間,發(fā)熱量低,燃燒量就要求高;所以用來粉磨的設備還必須能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產能,否則滿足不了窯系統(tǒng)的煅燒需要。最后要說的就是耐磨件的使用,褐煤中往往含較多的煤矸石和其他種類的礦石成分,對易損件的損傷極大,故而我們必須在耐磨件的結構設計及材質設計上考慮充分,以滿足粉磨工況的需求。綜合以上種種因素以及現場設備的運行效果,業(yè)主當初考慮采用我公司的HRM1700/1900M煤粉立磨來對褐煤進行粉磨是相當明智的,下面我就從磨機的工作機理、工藝流程及各項運行參數進行詳細闡述。

  1 HRM1700/1900M立磨外形結構(見圖1)

  HRM1700/1900M煤粉立磨的結構與普通立磨大體一致,但在各部件匹配上有較大差別:它的碾磨裝置為HRM1700M煤粉立磨的碾磨裝置,但選粉機配對的是HRM1900M高細煤粉立磨的動靜態(tài)組合式分離器,這樣在保證碾磨效果的同時,大大增強了磨機的烘干能力,即可解決褐煤原料水分高的難題。經過熱平衡計算,我們得出HRM1700/1900M磨可以滿足該生產線對煤粉細度及水分的要求。其傳動部分部件的配置和參數為表1。

  HRM1700/1900M煤磨的粉磨中徑為1700mm,磨盤外徑為2400mm;磨輥直徑為1 400mm。配有大型防爆型超細分離器,磨機的粉磨結構上依然采用我公司傳統(tǒng)的輪胎型輥面及碗型盤襯;主減速機及磨輥配有強制稀油潤滑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中閥件及油泵均采用全自動控制;磨機設計時的理論產能為:W≥16t/h,煤粉細度:R0.08≤8%,原煤水分:M1≤15%(指游離態(tài)水);煤粉水分:M2≤3%(指游離水,化合態(tài)水或者結晶水在此工序中是很難去除凈的)。磨機工作機理為:電機帶動減速機旋轉,磨盤與減速機直連,與減速機推力盤一起旋轉,物料通過全密封皮帶秤下到磨盤中間,物料通過離心力向磨盤周邊散布并進入磨輥下方進而粉磨,粉磨過的細物料被風環(huán)處的高速氣流帶起進入選粉機,成品穿過高速旋轉的轉子進入收塵器,非成品則從灰斗自由落到磨盤上進行重新粉磨。

  2 煤粉制備系統(tǒng)主機參數及工藝布置

  該煤粉制備系統(tǒng)主機參數見表2,工藝流程見圖2,車間布置見圖3,磨機運行時現場照片見圖4。

  從圖4所示照片可以看到,現場選粉機部分跟以往HRM1700M的選粉機不太一樣,這是我公司為該項目專門設計的一款同HRM1700M立磨(煤磨)對接的HRM1900M立磨選粉設備,它具備高細煤粉立磨的所有優(yōu)點,同時跟HRM1700M相比,有著更高的選粉分級能力和烘干能力。

[Page]

  3 粉磨過程中的運行參數(下面提供一組磨機連續(xù)運轉時的系統(tǒng)運行參數)

  (1)原料褐煤的相關理化參數(參數由用戶化驗室提供)。原料名稱(Coal Name):褐煤;原料水分(Moisture):33%;原料灰分(Ash):26% ;原料揮發(fā)分(Volatile):42%;原料H G I 指數(HGI):52(HGI指數為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實驗室提供)。

  (2)數據分析:表3中數據分析,磨機連續(xù)工作13個小時,出磨氣體溫度基本在55℃~63℃,磨機的產能受出磨溫度的影響有所波動,但基本穩(wěn)定在18t/h~19t/h;其中煤粉水分的測定,用戶化驗室用了兩種方法分別對自由水分及非自由水分進行測定,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褐煤中非自由水含量是非常高的;窯系統(tǒng)基本每小時用煤粉量為13~16t/h,這對于1 500t/d的干法水泥生產線窯系統(tǒng)煤粉用量是非常高的,足可以說明燃料的熱值很低,我們當時使用的褐煤熱值基本在13 376kJ/kg到15 257kJ/kg。磨機運行非常平穩(wěn),料層厚度一般在25~30mm,人走到磨機邊緣才會感覺到磨機是運行狀態(tài),所以說磨機運行相當穩(wěn)定。我們對工藝的要求和對設備的設計也在非常合理的和規(guī)范的要求范圍內。煤粉系統(tǒng)綜合電耗基本在:32~35kWh/t,煤磨單機電耗在:16~19kWh/t。用用戶的話講:“該系統(tǒng)取得了很良好的經濟效益”。

  我們在磨機耐磨件的選用上也獨具一格,磨輥采用復合型堆焊耐磨輥套,而磨盤襯板采用高鉻鑄鐵材質,噴口環(huán)處的風速經優(yōu)化設計后尤為合理,磨機系統(tǒng)運行時基本沒有外排(工藝設計時也沒有設計外排提升機),只有褐煤中硬性煤矸石和鐵塊、焊條等雜物排出機外。

  (3)設備及工藝系統(tǒng)在調試時出現的典型問題。

  我們在調試時發(fā)現主電機電流不是很高,基本在480A上下15A波動,此時磨輥壓力為9.2MPa,離主電機額定電流532A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想通過加大磨輥壓力來提高磨機的產能。于是逐漸將壓力加大到11MPa,此時出現的問題是:磨機的主電機電流上下波動太大,多次超額定電流;但是磨機能穩(wěn)定運行,要是加高產量,磨機運行的穩(wěn)定性也變差。我們在中控與現場反復周旋,最后發(fā)現問題所在:原來在磨輥壓力加的過大時,磨輥在物料上打滑,轉動線速度跟正常的線速度不一致,所以導致磨機主機電流波動大,粉磨效率大大降低。這同樣說明褐煤本身具備比較差的流動性,但是粉磨成一定細度的煤粉時,流動性增強。于是我們把磨機又恢復到之前19t/h的狀態(tài)下穩(wěn)定運行。

  4 結束語

  HRM1700/1900M煤粉立磨在此生產線上的穩(wěn)定運行以及取得的良好粉磨效果,是褐煤粉磨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相信在國內外以及同行業(yè)的技術發(fā)展上是處于領先位置的,在此之前,還沒有詳細的資料文獻記載。磨機具備粉磨兼烘干兩大能力,尤其是當物料為水分含量非常高的褐煤時,烘干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單機電耗16~19kWh/t,系統(tǒng)電耗為32~35kWh/t的能耗直接體現出設備的高效節(jié)能效果。在優(yōu)質能源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qū),能很好的利用當地的現有資源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我國褐煤資源也較為豐富,有著質硬、灰分含量中等特點,筆者在此建議在開發(fā)利用上充分考慮資源的特性,選擇合適的開發(fā)設備,揚長避短,合理利用。

編輯:陳宗勤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2-25 0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