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窯煅燒熟料時底火深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2006/10/09 00:00 來源:

立窯煅燒熟料時底火深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在立窯煅燒過程中,看火工需時刻注視窯內煅燒狀況的變化,準確判斷窯內底火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不正常窯況,并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轉化處理。以上的要求是燒制優(yōu)質立窯熟料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但也是最難做到的。其原因有:

    1.對窯內底火位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窯內底火位置的重要性應從立窯的煅燒原理說起。立窯之所以有了擴徑的變化,是因為要控制立窯的邊風過大現(xiàn)象,盡量使立窯的底火端煅燒均勻。而邊風過大有兩個原因:一是,立窯的邊壁效應,由于料球自然堆積與立窯內壁相接處空隙率高于料球間的空隙率,另外機立窯內的物料相對窯壁始終是運動的,而相對運動物料中的空隙率要大于立窯中部相對靜止物料中的空隙率,這也是土立窯與機立窯之間的區(qū)別,所以機立窯的底火從斷面上看,呈彎月形是比較理想的。二是,立窯的物料在煅燒中燒成收縮的出現(xiàn)。由于底火位置的不同所以收縮中的熟料填充窯體的效果也就不同,底火位置過高雖然對窯體填充的效果好,但易架窯、易出現(xiàn)事故,底火位置過低雖然安全,但對窯體的填充效果差,易出現(xiàn)收縮裂縫。

    2.對窯內出現(xiàn)的狀況分析和處理方法有誤。由于立窯在操作中只有理論上的理念,缺少真實數據指導生產,所以人們對窯況的分析各不相同,還出現(xiàn)處理方法上的不同。另外立窯本身煅燒過程就是非常復雜多變的,每種處理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很難及時確定的。所以要做到及時判斷及時處理,使不正確的窯況得到及時轉化處理很困難。因而,機立窯的質量波動較大是可以理解的。

    3.利益的驅使很難使窯況處于正常狀態(tài)。由于各廠為防止懶窯操作制定了各種獎懲制度,所以卸料過快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并形成卸過了再緩、稍緩了再卸的現(xiàn)象經常出現(xiàn)。通過以上的分析,機立窯在煅燒熟料的過程中,中心底火經常在較深處是不難理解的,所以給機立窯正常煅燒帶來一系列弊端。其弊端有:首先,是中心底火深時邊風必增加(一般不易及時判斷),易形成邊風過盛的現(xiàn)象;二是,邊火難以控制、易呲火,并經常有窯口部位出現(xiàn)收縮裂縫易形成窯皮;三是,緩中火時必緩卸料,當壓不住邊火時必減風,使上火速度降低、燒成慢、產量低;四是,中部火深是造成中部熟料過燒、邊部熟料欠燒的主要原因,導致熟料質量不均勻、綜合性差;五是,中部底火過深時,由于底火極不穩(wěn)定很容易被拉斷,形成底火缺口造成二肋或三肋的呲火或噴火;六是,由于中部火深所造成的收縮裂縫的出現(xiàn),窯內的邊風遠遠大于中風,中部物料的燃燒升溫速度非常之慢,致使物料在煅燒中由于溫度不夠或作用時間不夠,而未能形成我們所需要的礦物卸出窯外,形成欠燒料的出現(xiàn),使孰料中的f-CaO增加,降低熟料的應有強度。

    解決方法:現(xiàn)在眾多立窯在煅燒中,均存在中部火深的現(xiàn)象,只是中部火深的程度不同。而經多方經驗和資料證明,中部火深既違背了立窯的煅燒原理,又是其他不正常窯況出現(xiàn)的起因,如呲火、偏火、塌邊、f-CaO高等現(xiàn)象。要杜絕此現(xiàn)象,則必須嚴格堅持加料、卸料、上火速度3者間的三平衡,并固定底火在窯中的具體位置方能實現(xiàn)。①加料多少是維持窯內阻力大小的有效方法,且易操作,加料的位置是調節(jié)窯內通風狀態(tài)的有效手段,所以加料的位置和多少是三平衡操作條件的重要條件之一。習慣的壓料方法是“壓二肋、蓋邊部、溜中間”的原則,所以邊火基本上可以觀察,操作者可以直接作為上火的憑據,應該說這一現(xiàn)象不合理,因為當邊部見火時底火決不平緩、產量低。應該堅持“壓邊部、蓋二肋、溜中間”的原則較為合理,從而緩解因邊壁效應而存在的邊風過大現(xiàn)象,加強中部通風保證中部物料的燃燒速度;②卸料速度的掌握,是保證底火在窯內位置的主要手段。卸料快底火深、卸料慢底火淺,調節(jié)卸料速度是依據上火速度的快慢來決定,上火速度快則需卸料速度快、上火速度慢則需卸料速度慢,以保正底火的位置不變,實現(xiàn)正確的煅燒狀態(tài);③上火速度。上火速度的測量各地區(qū)有很多各異的方法:但總結概括可以得到如下幾種方法,聽風聲、判別風聲是否有力;看窯面、看氣體顏色和分布狀況;插釬探底直接察看底火的位置。用這些方法進行分析來判斷上火的速度。

    以上是三平衡中加料、卸料、上火速度的基本掌控方法,最終分析出當時的上火速度。這樣,問題就出現(xiàn)了:技工間的技術水平差異、精神狀態(tài)差異、人與人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問題,都成了實現(xiàn)三平衡操作原則的障礙,很難做到真正的三平衡。又因為底火失衡的初期階段操作者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一旦出現(xiàn)中部火深的現(xiàn)象,再恢復一般是很困難的,所以大部分立窯均處在中部火深的狀態(tài)下運行是可想而知的,也與實際情況相吻合。

    要真正做到三平衡操作,消滅中部底火過深現(xiàn)象,能使用全風確保立窯熟料優(yōu)質高產,穩(wěn)定熱工制度,就需消除以上各種問題。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由于立窯的結構和流程已形成了熱耗低、燒成反應快、窯內眾多因素互相關系復雜的局面,人為判斷操作控制困難。所以需抓住主要矛盾,用設備來替代、簡化矛盾,堅持數據管理、實現(xiàn)自控卸料,是立窯生產的必經之路。

    現(xiàn)在,立窯中部底火探測裝置出現(xiàn)了,可結合自動控制技術使立窯的卸料速度,根據底火位置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從而防止中部底火位置的偏移,能有效控制因火深而產生的收縮裂縫的出現(xiàn),加之改變壓料的方法,定能改變立窯熟料質量差、性能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

 

摘自:數字水泥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news@ccement.com。(轉載說明
2024-09-22 13: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