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新!中國鐵建再獲14項詹天佑獎

中國鐵建 · 2023-04-18 13:15 留言

近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會,公布第二十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入選名單,中國鐵建參建的14項工程獲此殊榮,獲獎數(shù)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讓我們一起看看建筑界的“奧斯卡”有多壯觀吧!

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工程

由中國鐵建、中鐵十四局、中鐵建設、鐵四院及鐵五院參建的京張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wǎng)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團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研發(fā)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建設中克服了盾構超淺埋始發(fā)接收、超近穿越重要建構筑物等難題,盾構施工成功穿越北京核心區(qū)周邊多座敏感建筑物,實現(xiàn)提前4個月貫通,為新時代精品智能客站建設樹立起新的“風尚標”。

相關項目先后榮獲鐵路優(yōu)質工程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發(fā)明專利24項、省部級工法3項。2018年,京張隧道管片被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出并永久收藏。

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機務維修及運行保障工程

中鐵建設參建的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機務維修及運行保障工程,總建筑面積近20.26萬平方米,由亞洲最大的運控指揮中心和機組出勤用房組成。工程與大興國際機場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對提升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推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自主發(fā)明“組合式天花吊頂”,解決異型鋁板拼裝和熱熔張拉軟膜照明構造難題,保證了運控大廳效果美觀。同時他們通過研發(fā)“組拼式整體移動操作架”國家專利,確保運控大廳異型穿孔鋁板組合吊頂?shù)目焖侔惭b和施工精度。

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工程

中國鐵建大橋局參建的蕪湖長江二橋是徐州至福州高速公路的跨江通道,起于蕪湖市無為縣,止于繁昌縣,主橋全長1622米,于2017年12月建成通車。項目對進一步完善安徽省高速公路網(wǎng)和過江橋梁布局,加強江南、江北之間的聯(lián)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攻克了大量的施工難題,創(chuàng)造了中國斜拉橋建設史上多項“第一”。第一次在大跨度橋梁上運用同向回轉拉索技術,避免了塔柱開裂問題,成為斜拉橋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第一座采用弧底鋼箱梁的超大跨徑斜拉橋,抗風能力強;第一次運用所有梁段對稱懸拼工藝,最大懸臂長度達397米,創(chuàng)下了中國斜拉橋施工的新紀錄。

漢十鐵路崔家營漢江特大橋

由鐵四院參建的漢十鐵路崔家營漢江特大橋全長13013米,造型優(yōu)美靈動,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連續(xù)剛構拱橋,是國內首座跨度達300米的混凝土橋梁,是漢十高鐵跨越漢江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崔家營漢江特大橋采用的剛構——拱組合橋型,成功地將我國高速鐵路混凝土梁跨度由200米提升到300米,為大跨高速鐵路橋梁工程提供了開創(chuàng)性范例。

保定市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跨保定南站斜拉橋工程

中鐵十八局五公司參建的保定市樂凱大街上跨保定南站轉體橋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轉體橋梁跨度最大、轉體噸位最重的斜拉橋。在該轉體橋建設中,項目團隊在國內首次使用了球面平鉸施工工藝,球面平鉸重達92.9噸,直徑達6.48米,刷新世界同類球鉸直徑之最。

該項目已有三項研究課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授權發(fā)明專利6+3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7項,建設經驗先后在40余座轉體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廣與應用。

新建浩吉鐵路工程

由中鐵十一局、中鐵十二局、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二十局、中鐵二十一局及鐵四院等單位參建的浩吉鐵路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是中國“北煤南運”戰(zhàn)略運輸通道,是溝通“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干線。

其中,漢江特大橋是浩吉鐵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為世界首座重載鐵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橋。施工中,自主研發(fā)的重載鐵路矮塔斜拉橋施工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掛籃施工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內其他等重大橋梁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此外,參建的8標段成為全線首批通過技術質量A級認定的標段之一,施工中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攻關,攻克了濕陷性黃土高原隧道施工地質難題。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十五局、中鐵十六局、中鐵十七局、中鐵十九局、中鐵二十二局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

中鐵十二局參建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被譽為“川藏第一隧”,全長13.4公里,隧道長度全國第四,斜井長度全國第一。

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成功解決了長距離獨頭掘進、三級強烈?guī)r爆、圍巖高壓大變形、突泥突水等施工難題,創(chuàng)下地震斷裂帶人工鉆爆法獨頭掘進7333.6米的最長紀錄,并首次采用斜井完全反打技術,以二郎山隧道為依托的研究成果整體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研發(fā)成果獲科技進步獎3項,形成省部級工法6項,授權專利10項,發(fā)表論文11篇。

濟南至青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

中鐵十四局參建的濟南至青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是全國首個高速公路改擴建綠色科技示范工程、山東省公路建設重點工程中的一號工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省級重點項目。項目連接了濟南、青島等重要城市,被譽為山東省的“黃金通道”。

施工中,建設者首次使用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既減少了土地污染和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fā),又降低了有害物資的排放,在道路再生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同時,建設者還在施工中首次采用新型攤鋪設備,突破了瀝青面層18.75米全斷面一次性攤鋪成型技術攻關,擴建的路面整平如鏡。

樂昌至廣州高速公路

中鐵十一局、中鐵十二局及中鐵十四局等單位參建的樂廣高速連接韶關市樂昌市和廣州市花都區(qū),是國家高速公路網(wǎng)首都放射主干線北京——港澳高速公路的西并行線之一,是助推粵北振興發(fā)展的強力引擎,對帶動沿線欠發(fā)達縣、鎮(zhèn)經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面對橋隧施工沿線的復雜地質環(huán)境,建設團隊修建了141公里的施工便道,攻克了全線最難的“地質博物館”,刷新了中國高速公路施工紀錄。建設團隊還打破傳統(tǒng)施工工藝,施工采取反復回填片石、黏土、水泥達210多方,采用雙層鋼護筒跟進等措施進行處理,巧妙處理了溶洞樁基施工。此外,他們自主研發(fā)的“GPT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xiàn)了工程實體質量零缺陷。其中,大瑤山1號隧道榮獲2017年度魯班獎。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十五局

云南省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

由中鐵十九局等單位參建的云南省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措施的關鍵性工程,是國務院172項節(jié)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中,承建的亞洲最大人工瀑布公園是配合通水的重要配套工程,以打造盤龍江入水口生態(tài)景觀、改善盤龍江防洪為主的水景觀主題公園。

瀑布公園位于盤龍江松華壩下游2.3公里,引水河道于盤龍江交匯處,凈用地面積461.9畝,是昆明市第一個大型水景公園,形成了亞洲第一的人工瀑布。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十五局、中鐵十六局

南寧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科園大道-平樂大道)

中鐵十一局、中鐵十二局及中鐵建北部灣建設投資公司等單位參建的南寧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北起科園大道南至平良立交,是貫穿南寧西北至東南方向的骨干線,其開通運營標志著南寧地鐵正式進入了“網(wǎng)絡時代”。

施工期間,中國鐵建建設團隊先后克服了地質條件差、工程工序復雜等不利因素,積極應用新工法、新工藝,相關研究技術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建設團隊還創(chuàng)新性引入基于BIM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和機器人自動放樣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方式下放樣高空作業(yè)風險高、效率低等難題,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行業(yè)領先(Ⅱ)類”水平。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十六局、中鐵十九局、中鐵城建、中鐵上海院

上海市軌道交通15號線工程

中鐵十一局、中鐵十四局及中鐵十九局等單位參建的上海市軌道交通15號線工程是構建上海800公里超大規(guī)模軌道交通網(wǎng)絡的重要組成線路。

中國鐵建的建設團隊進行的軌道鋪設施工任務是國內首次在地鐵施工中大范圍采用預制板式道床結構。該結構的落成解決了影響無縫線路施工質量的技術難題,為預制板道床結構形式標準化、規(guī)范化施工樹立了標桿。此外,建設團隊還總結提煉出盾構施工“鐵九條”、管片拼裝“十字訣”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相關項目曾獲評上海市政工程金獎、上海市“明星工地”等榮譽稱號。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上海院

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

中鐵十二局、中鐵十七局及中鐵十八局等單位參建的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全長25.2公里,共設車站22座 。

施工中,棗李區(qū)間先后下穿地鐵3號線在建隧道、李村河、李村商圈等多處復雜環(huán)境,建設者采用富水斷裂帶零間距下穿既有地鐵隧道施工工法,創(chuàng)下超近距離下穿在建隧道、超高標準控制振速、超技術水平避免建筑物受損的地鐵施工記錄,該項技術榮獲2017年度中國施工企業(yè)管理協(xié)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8年山西省省級工法等獎項。

其他參建單位 | 中鐵十九局、中鐵二十二局

成貴鐵路玉京山隧道

由鐵四院參建的成貴鐵路玉京山隧道全長6306米,是一條集瓦斯突出、大溶洞、軟弱圍巖、特大涌水等復雜地質條件于一體的隧道,是全線一級高風險隧道。施工中,隧道穿越國內高鐵建設史上體量最大、地質水文最復雜、處理難度最大的巨型“巖溶大廳”,建設團隊克服施工安全風險高、工期短、高鐵軌道沉降要求嚴、環(huán)保要求高等挑戰(zhàn),巧妙利用100萬方隧道棄渣回填溶洞。其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隧道穿越巨型溶洞建造技術,為同類型地質條件隧道建設提供了生動范例,在我國鐵路隧道建設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編輯:余丹丹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wǎng)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wǎng)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wǎng)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2-22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