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水泥行業(yè)“上大改小”第一窯點火生產

  在淘汰小水泥最后期限到來的前夕,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水泥有限公司回轉窯生產線點火生產了,這座回轉窯的點火成功,成為內蒙古建材行業(yè)“上大改小”第一窯。

兩年前,在內蒙古建材行業(yè)貫徹國家水泥工業(yè)“限制、淘汰、改造、提高”八字方針時,企業(yè)的職工們進行了認真的討論,結論是要積極貫徹國家“上大改小”的政策。職工們認為,這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但是錢從哪里來?對于一個基礎薄弱的小企業(yè)來說,上千萬元的資金像是一組天文數字。從這個時候開始,總經理牟永平就跑資金,從前旗、包頭到臨河、呼市,最后在本地找到一家愿出資350萬元合作的建筑公司,企業(yè)又千方百計自籌資金280萬元。去年年初,小型的機立窯開始拆除,3月份土建正式施工 ,建設年產10萬噸熟料的干法回轉窯生產線的藍圖已經展開,但是確定的230萬元農行技改資金卻遲遲不能落實,職工們人人為此事捏了一把汗。為此,企業(yè)召開職工大會,讓大家獻計獻策。為了不影響工期,職工們自籌資金217萬元。在這樣一個人均月工資500元的小企業(yè)中,200多名職工人均集資達萬元,談何容易!年近70歲的退休老干部趙文亭把自己積攢多年的幾千元和向兒女們集來的一萬元送到總經理手中時說,雖然我退休了,但為了企業(yè)的發(fā)展,你就大膽干吧!這217萬元集資款是職工們平日里省吃儉用的積蓄,也使企業(yè)的干部們感到了極大的鼓舞和信任,總經理牟永平更是感受到這些資金沉甸甸的分量。因此他十分慎重地計劃著這些資金的運作。當他得知烏蘭浩特水泥廠技改后,原回轉窯胴體閑置時,便馬不停蹄、千里迢迢趕到那里。烏蘭浩特水泥廠十分支持烏拉特前旗水泥有限公司的技改。于是,牟永平以廢銅鐵的價格買回窯體,切割后做了冷卻機,節(jié)約支出60多萬元,將生料磨改煤磨節(jié)約20萬元,對原生料庫、原料庫、破碎機、水泥磨等設備能利用的不購置新設備,僅此就節(jié)約支出400多萬元。整條生產線建下來只用了900多萬元,不足同等規(guī)模生產線投資的1/3。在技術改造一年多的時間里,總經理牟永平時刻有重任在肩的感受,他沒有休息過節(jié)假日,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他臉黑了、人瘦了,一貫樂觀的他有時急得滿嘴起泡。他說,要給職工們一個明白、滿意的答案。

在新建成的回轉窯點火試生產時,激動的職工們用祝賀盛大節(jié)日的熱情來慶賀自己的勝利。昔日的小型機立窯,年創(chuàng)利稅60萬元的小企業(yè),如今變成了年產14萬噸525號普硅水泥、利稅增長4倍多的企業(yè),職工們怎能不為自己的企業(yè)高興呢!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2-24 1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