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華新維新

2007/08/03 00:00 來源:《證券導刊》王乃偉

......

  2006年3月,世界第二大水泥制造商——瑞士豪西蒙集團決定投資1.25億美元,增持華新水泥的增發(fā)股份,使其擁有絕對控股地位。同年11月,這項交易獲得了國家商務部的批準,但中國證監(jiān)會的批復卻遲遲沒有到來。有研究員預計,如果華新的定向增發(fā)在短期內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的話,那么資金緊張將成為華新擴張的制約。

  2007年4月20日,華新水泥發(fā)布公告稱,將發(fā)行5億元的短期融資券,這似乎為研究員們的預測,平添了一個注腳。與此同時,圍繞華新水泥未來發(fā)展的爭議也開始出現(xiàn)。有報告認為,隨著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的程度將進一步加大,加之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華新未來的日子并不好過。

  那么,華新水泥將如何化解眼前的問題和困難?2007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記者王乃偉在湖北黃石華新水泥的總部,和華新水泥的總裁李葉青面對面坐在了一起……

  問題與風險——估值之辯

  記者:應該說,無論是從華新水泥的企業(yè)運行狀況,還是財務數據,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老企業(yè),所煥發(fā)出的這種新活力。但是我現(xiàn)在非常想知道,作為華新的總裁,那么在你的眼里,華新是不是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風險。

  李總:這個問題不錯。任何一個企業(yè),都面臨著有風險,有些是顯象的,有些是潛在的。作為最高的管理層來講,就是努力地識別這些風險,然后化解這些風險,讓企業(yè)運行更加的平穩(wěn),更加有效地快速發(fā)展?,F(xiàn)階段我覺得,華新的風險,一個是財務風險,就是負債比率比較高,已經超過了70%,這個比例對于一家水泥類的企業(yè)來講,偏高了。第二,就是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過程當中,你的資源配置是否能跟得上。比如說人力資源、技術、管理,還有你的內部交互信息平臺等。你運行一個工廠的時候,你的運轉效率和運行效率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指標,兩個廠的時候,可能問題不大,但你十個廠,二十個廠的時候,可能就會降低你的運行效率?,F(xiàn)在華新有二十幾個分、子公司,如果沒有一個有效資源配置的話,恐怕運行起來,就會帶來一些問題。

  記者:在采訪之前,我看了很多華新水泥的研究報告。大家對你的估值,差異并不是太大,但是對你未來的發(fā)展存在著一些爭議,比如說,對你產業(yè)布局上的一些爭議。有研究人員認為,目前華新處在一種被包圍的態(tài)勢下:向東、向南有海螺、華潤;向北,有冀東水泥,有河南同力,向西還有祁連山。所以在他們看來,華新水泥未來的發(fā)展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李總: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因為要說這個布局上的問題,在中國大陸,它就是一種互相競爭的關系,就是一種包圍和被包圍的關系。在這個市場上,在中國發(fā)達地區(qū)的市場、中等發(fā)達地區(qū)的市場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市場,我們的布局是非常清楚的。在發(fā)達的地區(qū),我在蘇州、在南通有工廠,在中部,湖北、河南、湖南,在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像云南、像西藏,我也有工廠,所以說我們的布局是相對來講,風險上是比較分散的。

  記者:你的這種布局肯定有你的理由,但是有一個現(xiàn)實,恐怕是你無法回避的。我們以長江流域為例,你在下游華東地區(qū)的生產企業(yè),從目前情況來看,基本上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而上游的西部地區(qū),雖然說你發(fā)展得很快,但是這主要得益于它原來的基數比較低,要命的是,那里的市場容量也是比較有限的。問題就來了,你在下游在虧損,在上游地區(qū)可活動的空間,好象又不大,你怎么辦?

  李總:在下游地區(qū)虧損不是我一家,這是中國整個水泥行業(yè)過度競爭的一個過程。如果一個地方產生過度投資以后,一定會導致生產能力過剩,一定會有過度競爭,華東地區(qū)就是這樣。我們目前主要的生產基地,是在中部地區(qū),比如湖北。在這里我的生產能力集中了一千萬噸以上。而這里有一千五百萬噸到兩千萬噸的需求量,在這個地區(qū),我們有足夠的供應能力,一般我們可以控制這一地區(qū)40%到60%之間的市場份額。那么在西部地區(qū),雖然是這個量不大,但是它潛在的、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艽?,我已經提前占領了一個好的位置點,所以對我來講,反倒風險是最小的。

  記者:華新會不會減少對華東地區(qū)的投資?

  李總:理論上是這樣的。我們覺得,再在華東地區(qū)做這種基本建設性投資的話,是不太適合的。但是未來可能存在著一些市場整合的機會,我們不排除在未來進入華東地區(qū),去進行市場整合。

  老企業(yè)的“新底氣”

  記者:我們知道,華新水泥…已有百年歷史,是我國水泥廠中唯一的百年老號,華新品牌蜚聲國際。那么,你們參與競爭的優(yōu)勢有何在?你剛才談到了過度競爭的問題,那么過度競爭有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很容易引發(fā)價格大戰(zhàn)。

  李總:我們不希望打價格戰(zhàn),但是我絕對不怕打價格戰(zhàn)。

  記者:你的底氣來自哪里?

  李總:我們靠三個方面的優(yōu)勢,第一就是,我選擇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我的工廠最靠近資源。第二最靠近運輸條件。第三最靠近市場。水泥是一個地產地銷型的產品,它有一個物流的半徑:在水運這個范圍內,可以到800公里;在公路這個范圍內,也就是100到180公里;鐵路當中的這個半徑可以到300到500公里。未來的競爭靠什么,那就是靠成本,你如果說競爭的話,打價格戰(zhàn)的話,我的運行成本最低,我的物流成本最低,我有什么理由怕呢。

  記者: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華新和外資的合作,對企業(yè)的發(fā)展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對行業(yè)來說,會使競爭的態(tài)勢更加嚴峻。他們的看法是,華新現(xiàn)在位居華中地區(qū),同時守著長江水道和京廣鐵路??梢员边M河南,南下兩廣。如果真成這樣的態(tài)勢的話,你們的合作,勢必會使得業(yè)內的競爭更加激烈。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李總: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華新的位置是不錯,外資進來也是不錯,但是我們應該想一下,它進來干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他們是為謀利而來,它一定要維持它的成本。

  記者:那么你認為,這種競爭的最終結果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李總:競爭的最后結果,一定是以企業(yè)創(chuàng)造最大的效益,環(huán)境最小的消耗為目的。我相信未來的企業(yè),不管你是國家投資還是私人投資,它一定會關心回報率。那么在這種前提下,我認為,未來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合作的機會,要比競爭殘殺的機會要多得多。

  記者:我還注意到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水泥行業(yè)還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景氣期,但是與此相對應的是,規(guī)模集中的問題。于是有人推測,華新下一步可能更多的并購周邊具有資源的水泥廠,做大規(guī)模,擁有定價權,增強和上游像煤炭、能源企業(yè)的談判能力,華新下一步會這樣的思路去運作嗎?

  李總:應該說,把一個企業(yè)做大、做強,是企業(yè)經濟管理者和所有投資者所追求的事情。華新作為一個商品經濟運行的企業(yè),也不能說沒有這種欲望。但是,作為我們來講,并購的關鍵,要取決于和你的生產是不是互補,如果不是互補的話,我覺得這種并購的意義不是很大。但是肯定地講,未來五年,華新將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并購這一方面來。

  記者:我注意到,你已經在全國很多地區(qū)設立了生產基地,并且這些企業(yè)基本上都是你獨立投資新建的,收購的很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李總:這里面有兩個因素,一是從技術發(fā)展的角度,一些企業(yè)采用的生產工藝已經落后了,要退出的,并購意義不大。二是一些新建企業(yè)“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他們認為,我在賺錢啊,干嘛要被你并購啊。但是我相信,在經濟杠桿面前,只要我的運行效率比你高,我的消耗比你低,我的市場信譽度比你好,最終市場會讓大家走到一起的。

  記者:但是我還注意到,你在全國布的這些點,規(guī)模又好象不是太大,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李總:作為企業(yè)來說,我的資金是有限的,對于社會來說,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第一要考慮的就是,在這個地方有多大的市場,我按市場規(guī)模來投資多大的生產線。當然也會為未來的發(fā)展,留出一些余地,也就是說,根據這個地區(qū)未來市場的增長,來規(guī)劃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其中關鍵的問題是,一定要把握住戰(zhàn)略,把握住投資的效率。

  記者:那么多的獨立投資,會不會使你對資金的需求也很大?

  李總:不錯,是這樣的。你們可以從我們的報表上看到,從1993年3月份華新水泥上市以后,基本上就沒有再從資本市場上融來一分錢。我們原始的股本就是三億兩千八百四十萬股,到現(xiàn)在還是這么大。不是我們不想融資,有些規(guī)定、條例、標準,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完成再融資。我記得很清楚,1999年的時候,我們的資產總額是18億,凈資產是7個億。今天我們的資產總額達到了71個億,自有資本這塊就有20多個億,這都是靠我們良好的運行才發(fā)展到今天的。

  記者:那華新最近剛剛進行的短期融資券的發(fā)行,和你說的這些有關系嗎?

  李總:短期融資債是我們在沒有增發(fā)的情況下,需要一些資金來做一些彌補;另外一方面,我們也估計到了中國的利率會上漲,貸款的利息還會上漲,在增發(fā)資金到來之前,短期融資債可以減少公司的財務費用。

  管理增效——打造“慧眼工程”

  記者:我們剛才談了很多的戰(zhàn)略問題,我想再來談談戰(zhàn)術上的問題。華新目前正在進行一個大規(guī)模的“慧眼工程”,這個是什么樣的工程?

  李總:慧眼,實際上說的通俗一點,就是ERP企業(yè)信息資源管理系統(tǒng)。我的財務,我的供應、銷售,我們的生產,我的設備管理,我的人力資源,我的技術,都在這個平臺上,我可以坐在總部的平臺上,清楚的看到公司的物流,資金鏈和資產的流動。這是我認為,未來華新想要打造更加大,更加強,更加有效率的,而且讓整個公司的監(jiān)管不失控的一個前提和平臺。

  這個平臺投資規(guī)模大概需1億人民幣。

  記者:這么大一個投資,它對你未來業(yè)績的提升貢獻有多大?

  李總:ERP歷來就是爭論的焦點。但是我認為,這不是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多少效益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化解企業(yè)風險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讓我管理和控制住所有分、子公司信息管理的平臺的話,那這個風險該有多大?所以它的回報已經不能以收益來衡量了。

  記者:你的低溫余熱發(fā)電項目現(xiàn)在進行得怎么樣?

  李總:從今年到明年,我們有大概14條低溫余熱發(fā)電生產線開始建設。達產后,一噸水泥可以降低大概8塊錢,6到8塊錢。成本降低只是一個方面,我更看重的是整個國家能源嚴重不足,節(jié)能這個效力。

  記者:我知道,華新出口水泥的數量是很大的,在2006年差不多占到了你主營業(yè)務收入的11%以上。但是不知您測算過沒有,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之后,對華新的出口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李總:可以說,對我們今年的影響幾乎沒有。我對出口的戰(zhàn)略,從來就沒有定義為我們的經營戰(zhàn)略,我始終把出口定義為彈性戰(zhàn)略。國外市場需求比較好,價格比較好,國家的政策也比較支持,我就多出一點;如果政策不好,價格又低,我就縮回來。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做了出口形勢的判斷,兩個基點: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調整?,F(xiàn)在來看,我們的推斷成立。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我們只拿了一部分訂單,下半年幾乎沒有接什么訂單。所以說,出口政策的影響,非常非常小。

  牽手豪西蒙——與巨人同行

  記者:還有一個問題,大家很想知道,豪西蒙對華新的絕對控股,最終獲批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李總:我們現(xiàn)在也做了一些方案的調整,本來豪西蒙投資到中國,不是說一定得絕對控股。它現(xiàn)在實際上就是第一大股東,它還維持著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就可以了,在這種條件下,我認為很大的可能性被批準。

  記者:那么豪西蒙的進入,到底給華新帶來了什么

  李總:從上到下經營理念的變化,是第一重要的,第二是可持續(xù)發(fā)展,關注環(huán)境,關注這個周邊的社會環(huán)境,關注企業(yè)的這個運營環(huán)境。第三他給我們帶來技術上一些理念。對我們的影響可能是無形的,但是實際對企業(yè)的提升,會變成有形的。

  記者:華新失去了什么?

  李總:對華新來講,我覺得,可能是失去了一些自由度。豪西蒙進入華新以后,對我們的運行自由度的限制是要大一些,是我們在管每一件事,每一個決策,每一個事情都是來我們作出,但是他要問為什么,你要跟他講明白,要把你的邏輯講明白,如果你講的這個事情不符合邏輯,他可能說,不能這么做。你想拍腦袋是不可能的,拍胸脯是沒人相信你的,拍屁股是絕對做不到的,這就是自由度的限制,無形當中,減少了風險。

  記者:據我了解,1999年豪西蒙進入華新的時候,有人曾經罵過你,說你是敗家子,罵你是引狼入室。那么當時你考沒考慮,遠大的抱負也可能會產生敗家子的客觀結果,有過這種顧慮嗎?

  李總:當時最高決策者不是我,我只是最高決策集團的成員之一,但是我是力主做這件事情的。敗家不敗家,是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我覺得,怎么來看這個問題,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國家,這是我的工廠,這是我的土地,這工廠搬不走,水泥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占到整個資產的90%以上。誰有風險?如果時局發(fā)生變化,政治發(fā)生變化,風險最大的是誰?投資者。你要有這種胸懷的話,你想開這個問題的話,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記者:那么在和豪西蒙整個合作當中,你認為最難做是什么事情?

  李總:我認為最難做就是溝通,不是語言的問題,文化背景不一樣,所處的市場經濟發(fā)展階段不一樣。他們已經經過了幾百年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他們形成的市場概念,跟我們初步形成的概念,和我們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這種概念,法律體系認定的概念,約定承諾的概念,都不一樣的。對于我們,我給你來講,一句話,一分鐘就講清楚的問題,我可能要給他講很多遍。

  記者:中間有沒有比較激烈分歧的事情?

  李總:肯定有了。遇到這個時候,大家就說,那好我們去吃飯吧,吃飯以后,寬松一下,輕松一下,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一想,再來溝通。最終幾乎都是他們讓步。你要說服他們。跟他們講,這件事為什么要這么做,做了以后有什么好處,對公司,他們可能說這些風險,你一一把這些風險給他們講清楚,除非他們講的時候,我也認為這件事不能做了。

  記者:再問一個直率的問題。我承認,華新在未來的行業(yè)競爭當中,存在最終勝出的可能,但最終這個勝利,是華新的勝利,還是豪西蒙的勝利?

  李總:華新一直是華新,豪西蒙只是華新的股東,我不想說,未來的勝利是華新的勝利,我想說,未來的勝利是中國工業(yè)的勝利。

  記者:那么,最后您能不能用幾個簡單數字,來為我們描述一下華新水泥未來的發(fā)展。

  李總:華新水泥要成為全中國最受人們尊敬的建材企業(yè)。它一定要有最好的運行質量,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環(huán)保的排放指標;良好的社會和周邊的關系,以及員工的滿意度。當然它也要有一個非常好的財務運行指標,我們的折舊息稅前的利潤率能夠達到25%到30%之間。我們生產的規(guī)模和市場,能達到8%到10%的全中國的市場份額。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news@ccement.com。(轉載說明
2024-09-21 1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