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品砼市場現狀:浮華背后存隱憂系列之二

    商品混凝土市場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利潤下降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商品混凝土市場只能用“火爆”來形容。由于國家在北京等特大型城市建設的重點投資及對混凝土現場攪拌的嚴格限制,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及國家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商品混凝土需求旺盛、利潤可觀。許多施工用戶購買商品混凝土經常要拿著支票排隊等候,攪拌站晝夜運轉仍然供不應求,C30混凝土售價高達350元/m3左右??吹綌嚢枵救绱思t火的商機,想分享這塊美味奶酪的人趨之若鶩。2002年前后,北京建工集團、城建集團、住總集團、中建一局集團下屬的攪拌站分別成立分站或進行企業(yè)改制、擴建,同時大批民營資本迅速進入混凝土市場。攪拌站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數量也由原來的幾十家擴張到上百家,在京沈、京開、京石、八達嶺等高速公路附近,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會有幾家大型攪拌站投產。行業(yè)外的投資商不惜血本,一次性投資幾千萬購買大型攪拌機組、混凝土罐車、泵車,市場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要做成北京市商混市場的旗艦。原有各大型攪拌站技術型、管理型人才紛紛跳槽、外流。成為新建站的經營、管理骨干。不足十年,北京市混凝土攪拌站(樓)已從幾十家發(fā)展到191家(其中無資質掛靠的38家)。

    經過幾年的變遷,商品混凝土市場已經迅速從“供不應求”轉入“供大于求”。各個新建的民營股份制攪拌站按揭購買的設備要定期還款;投資商的收益要給予保證;企業(yè)的正常運轉、人員的日常開銷都加大了資金的壓力。此外,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特點是產量決定利潤,產量越大,平均生產成本越低、利潤越高;企業(yè)參與的大項目越多,知名度越高,承攬工程越容易,這些因素都促使各攪拌站紛紛拋棄以前形成的默契行規(guī),開始為生存而無序競爭,壓低價格,搶奪市場。商品混凝土市場價格已降至底線,從90年代每方混凝土100多元的利潤下滑到現在只有10~20元/m3利潤(這也只是在免稅的前提下,如果是全額繳稅,利潤還不到10元/m3)。讓我們算一筆帳:C30混凝土現在的市場均價約是270元/m3,而原材料的成本就接近210元/m3,運輸成本9元/m3左右(不包括人工費),還有設備折舊、設備維護、保養(yǎng)及零配件購置費用、人員工資、管理費用、稅金、水電燃油費用、土地租用費用,實際利潤所剩無幾。前幾年開發(fā)商可以輕松的從銀行拿到貸款,現在銀行收縮了銀根,開發(fā)商只能找下游的建筑承包商分擔資金壓力,建筑承包商不但要墊資承攬項目,同時又要找混凝土攪拌站、材料供應商等下游產業(yè)尋求支持。由于施工單位拖欠款現象十分普遍,許多攪拌站在承攬工程時采取了寧可被壓低價格,也要干工程款有保障的項目;寧可設備人員閑置,也不盲目開工;寧可壓縮產量,喪失利潤,也不墊資生產,形成新的資金拖欠。以上種種現象都不是一個健康的商品混凝土市場應有的現象,這些對行業(yè)的發(fā)展,對混凝土設備在北京市場的銷售都產生了巨大的震動、沖擊。

    國產設備漸成購買主流

    投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關鍵之一就是購置設備。要想發(fā)展首先必須擴大混凝土攪拌、運輸、泵送的實力,設備大型化,品牌化成為企業(yè)擴大規(guī)模、彰顯實力的重要手段。優(yōu)先購買進口設備,又成為其實力顯現的重要標志。

    攪拌機組的購置成本相對較低,大批量的混凝土罐車和泵車的購置則為企業(yè)發(fā)展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據記者了解,2001~2003年新成立的大多數民營攪拌站購買的攪拌設備多為兩套攪拌容積3m3或2m3的機組,而泵車和罐車(甚至是攪拌機組)大部分是依靠銀行貸款購置的,最早只用10%的首付款即可按揭購買設備,之后到2004年按揭未叫停之前首付是30%,這樣銀行貸款利息就成為攪拌站經營中一項重要成本,并在日趨惡化的競爭環(huán)境中越來越沉重。

    隨著國內混凝土機械行業(yè)整體技術水平的進步,更多國產設備在性能上日漸與進口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有些企業(yè)的主力產品甚至要優(yōu)于進口產品。另外,國內混凝土制造企業(yè)在價格、供貨條件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優(yōu)勢顯得尤為明顯。一部分理性思考、根據自身實力選購設備的攪拌站企業(yè)對國產混凝土機械有了更多的認同。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1-23 04: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