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18億,2022年煤老板又“殺”瘋了
世界富豪榜前三美國人輪流坐,今年卻殺出來一個印度人!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高塔姆·阿達尼(GautamAdani)一舉超過零售巨頭貝佐斯、時尚巨頭阿爾諾、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扎心的是,馬斯克雖然排第一,但上半年財富縮水近620億美元,貝佐斯縮水630億,扎克伯格更是掉出20名開外,查無此人。
反觀阿達尼,去年財富增長幅度居印度第一、世界第五,共增加了427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狂賺612億美元,粗略計算,年內阿達尼日賺17.5億元,財富從856億美元直線飆升到1468億美元。
一個印度人,還是低種姓“達利特”——“不可接觸者”,憑什么?
印度最大的私人港口——蒙德拉港、印度最大私營熱電廠、印度第二繁忙的孟買國際機場、印度6個私人機場、印度第二大水泥制造商、印度最大的基礎建設公司……
全都是阿達尼的!
當然,你可以說,還不是因為“王的男人”這一層身份。
但深究阿達尼逆襲富豪榜,最大推力恐怕還是“煤老板”這一身份,他擁有澳大利亞最大煤礦Carmichael。
自2022年初以來,印度對煤炭的需求一直強勁,且前不久印度中央統計局宣布,今年第二季度(4-6月),印度GDP增速達到13.5%,碾壓G20各國。
經濟復蘇和電力使用的擴大,使得印度全年煤炭需求將增長7%,而阿達尼掌控了印度國內近三分之一的煤炭進口份額,想不掙錢都難。
在印度超長牛市加持下,阿達尼旗下能源公司股價漲幅高達10000%、市盈率達到750倍,估值高得恐怖,而特斯拉、亞馬遜市盈率僅在100倍左右。
煤老板又殺回來了?
煤價瘋漲,全球重回黑金時代
種種信號顯示,屬于煤炭的黑金時代,又回來了!
最明顯的是,過去一年,煤炭產量一反下降常態(tài),不僅回升而且距離歷史頂點只差0.83億噸。
數據來源:BP
在全球十大產煤國中,除了南非煤炭產量有所減少,其余產煤國均保持增長,而且全都超過億噸,由上年的下降轉為增長,尤其是德國、印尼和印度。
數據來源:BP
與此同時,全球煤炭需求恢復歷史最高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在今年7月發(fā)布報告稱,預計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將增長0.7%,達到80億噸,這一全球總量將與2013年創(chuàng)下的年度紀錄持平,并有望在2023年再創(chuàng)新高。
一直極力推進“談煤色變”的歐美國家,一改煤炭消費連續(xù)下降局面而逆勢上揚。2021年,美國煤炭消費同比增長15.2%,歐盟國家煤炭消費增長13.2%,其中,德國、法國增長明顯。亞洲國家中,印度煤炭消費增長15.8%。
數據來源:BP
產量、需求量比翼齊飛,被嫌棄了數十年的煤炭,飆到了一個做夢都不敢想的高價階段。
作為全球動力煤價格基準,紐卡斯爾煤炭期貨交易價格在3月份達到483.50美元/噸的歷史高點,最新價格為每噸438美元左右,遠高于去年同期180美元左右,漲幅超143%。
而TradingEconomics平臺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紐卡斯爾動力煤期貨價格還將呈現出繼續(xù)上行的趨勢,甚至有望沖上500美元門檻。
圖片來源:TradingEconomics
煤老板們賺瘋了!
2年前,一噸煤75美元,一座煤礦利潤在每噸15美元,如今飆到每噸400美元以上,利潤也增至每噸235美元。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公布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煤礦商的利潤率正在增加,6月份的營業(yè)利潤增加了100多億,達到810億,比前三個月增長了14%。
澳洲煤炭巨頭WhitehavenCoal在8月份預計年度凈利潤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0億澳元,并表示動力煤價格仍將保持在高位。
另一手握2座煤礦的NewHope,也是獲得暴利的礦企之一,收入從一年前的3.67億澳元躍升至16億澳元,增幅超336%,稅后凈利潤7900萬澳元躍升至9.83億澳元,增幅超1144%。
坦桑尼亞一些礦商表示,歐洲客戶愿以2倍價格跟亞洲客戶搶煤,包括德國、波蘭和英國等。
煤老板們狂歡的背后,是在歐洲人基本生存的基礎上開Party。
法國最大溜冰場之一在1月時電費翻了三倍,9月底電力批發(fā)價格達到每兆瓦時1000多歐元,而一年前的價格僅為85歐元,匈牙利一家普通漢堡店電費暴漲750%。
西班牙首相呼吁員工別打領帶,涼快點,少用點空調;愛爾蘭人用電熱水壺時,喝多少燒多少,德國人洗澡只能用濕布擦臀部、腳、腋窩和腹股溝4個部位;
芬蘭商店輪流關店,希臘給窗戶加裝遮蓋以減少日曬,意大利挖洞300米儲存蘋果,德國火葬場還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5人團葬”……
冬天,歐洲人集體回到原始社會,燒柴取暖!
保加利亞全國50%的家庭靠燒柴來取暖,木柴價格已是去年的兩倍,即使是從夏天提前屯柴,也要等1個多月才送到。
匈牙利當地人平均月薪249美元,要買相當于一棵樹的木柴,需要花掉一半月薪。
在德國超市,一小兜木柴售價3歐,瞬間搶光。
這還只是生活用電,工業(yè)用電的緊缺則讓整個歐洲大陸的工業(yè)體系岌岌可危。
無論是民生性質的造紙、紡織、玻璃、日化用品產業(yè),還是工業(yè)用的有色金屬、大型機械、石油化工等制造業(yè),都已迎來了“至暗時刻”。
工廠停工導致工人失業(yè),失業(yè)更加支付不起昂貴的電費,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于是,最魔幻的一幕出現了,近年來激進推進碳中和的歐洲國家集體反悔,重啟煤炭!
法國能源部在6月底宣布,重啟3月份剛關閉的圣阿沃爾德的燃煤電廠。
德國在2019年制定計劃,最晚至2038年年底結束煤電,如今已改變策略,計劃保留已關閉或即將關閉的燃煤發(fā)電廠。目前德國近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煤炭。
奧地利政府決定,將與該國最大電力供應商維邦公司合作,重啟2020年春季關停的梅拉赫廢棄煤電廠,該煤電廠是奧地利境內最后一家煤電廠。而奧地利曾提出到2030年完全實現清潔能源供能。
荷蘭宣布解除2022年至2024年期間對燃煤發(fā)電的限制,當即生效,燃煤電廠將再次獲準滿負荷運行。此前,荷蘭把燃煤發(fā)電量控制在總發(fā)電量的35%。
為什么擁抱新能源時,反而開倒車?
當全世界摩拳擦掌,迎接新能源,拋棄舊能源時,上天仿佛開了一個玩笑,扔出一張張“王炸”,炸得歐洲措手不及。而能源安全牽一發(fā)動全身,歐洲一團亂麻,必然影響全球。
追根溯源,煤、原油、天然氣為一次能源,三者價格波動具有極強的一致性,理解這一點很關鍵。
以煤炭為燃料轉化成二次能源應用歷史最遙遠,也是人類工業(yè)文明的開始,沒有煤炭,就沒有今天的科技文明,也就不會有現代化生活。
然而,長期以來,煤炭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越發(fā)不可忽視,于是,已經完成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的西方國家,獲得了財富、技術積累,進入富足的現代社會后,開始思考所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了。
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去煤化行動開始了,關掉高污染煤礦,轉而擁抱清潔能源,以天然氣取而代之,同時瞄準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這也是為什么天然氣暴漲,作為替補的煤炭迅速跟著暴漲。
但此次煤炭之瘋狂,從根源上來說,是新能源產能不足,煤炭屬于替補應急,暴露出來的其實是新能源供應脆弱,想要徹底取代煤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9年的國際市場上,主流聲音是天然氣產能過剩,導致2020年天然氣需求大減,天然氣價格同比暴跌64%。
2020年油氣行業(yè)迎來最慘烈的一年,新冠疫情暴發(fā),以及3月份時,沙特和俄羅斯兩大產油國大打價格戰(zhàn),導致原油暴跌,WIT油價比2016年“油災”時不到30美元還下探了33%,最低時僅19.92美元。
北美地區(qū)油氣公司排著隊走向破產,至少84家油氣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而北美地區(qū)油氣公司的債務總額,已達到了890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
埃森克美孚從一年凈賺143億美元急轉直下,一年凈虧損224億美元,至少40年以來首次年度虧損。不得不削減了近1/3新項目支出,裁員15%,并增加了210億美元的債務,被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除名”,市值下跌超40%。
雪佛龍一年凈虧損55億美元,降幅高達295%,同樣全球裁員15%,縮減超1/3的新項目支出。
BP10年來首次年度虧損,殼牌年利潤創(chuàng)16年來新低,道達爾凈虧72億美元。
五大石油巨頭尚且如此,何況其它小魚小蝦,這股破產潮的后勁直到2021年也沒緩過來。這也為天然氣產能跌至冰點埋下伏筆。
屋漏偏逢連夜雨,極端天氣比以往更加頻繁,讓寄予厚望的綠色能源暴露短板,需求再次轉移至相對穩(wěn)定的煤炭。歐洲年初遭遇超高壓天氣,海上風力不足,風力發(fā)電幾乎成擺設,夏季來臨后熱浪一波接一波,多國降水量跌破紀錄。
例如,法國早已建成核電大國,核電占比70%,但高溫干旱之下,河流水位降至20年最低水平,沒水冷卻只能停擺,主要水電裝機容量地區(qū)發(fā)電量減少60%。意大利的水力發(fā)電量在今年1月至5月較去年同期減少四成。
北美地區(qū)也沒能幸免,美國50個州里有48個遭受極端天氣侵襲,洪水、龍卷風、熱浪輪流肆虐,西部地區(qū)甚至達到地表溫度50°以上,觸摸戶外物體甚至可能造成2級到3級燒傷。極度干旱地區(qū)占比一度高達25%以上,居民生活用水都成問題,水電發(fā)電成為奢望。
即使是中國,也遭遇了四川、貴州等多地持續(xù)數日的大旱天氣,水電一度停擺,好在很快恢復,受到的影響要比歐美小得多。
其實這也引出了一個悖論,原本想轉型綠色能源減少碳排放保護環(huán)境,阻止氣候變暖,但當前多發(fā)的極端天氣已經是從前不顧環(huán)境的直接結果,卻又不得不回頭依靠煤炭,如同飲鴆止渴。
天然氣產能不足、極端天氣使得綠色能源靠不住,煤炭也就“王者歸來”。
但煤炭價格飆升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同樣面臨天然氣一樣問題——產能不足,但不同的是,煤炭的產能不足是全球主要產煤國能源轉型的主動選擇。
20世紀70年代以來,德國、英國、美國等或依靠政府力量或市場化手段開始了“去煤化”,全球煤炭產量在2013年達到82.56億噸的頂點后,連續(xù)三年持續(xù)下降,2016年觸及谷底后略微反彈,2020年再次跌至77.32億噸。
大量煤礦被關閉,煤炭產能急速下跌,從業(yè)人員大幅下降,能源消費結構也發(fā)生巨變,天然氣與清潔能源占比不斷增加。
到2020年,美國只有20%電力來自煤電廠,2010年這一比例為43%,天然氣發(fā)電占比則從24%上升到40%。
在德國,煤炭發(fā)電比例與風力發(fā)電比例相當,在英國,煤炭僅用作備用電源。日本和韓國正在擴大天然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煤電的依賴。
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向“碳中和”這一宏大目標發(fā)起攻勢,能源轉型迫在眉睫,上游資源領域最先感受到壓力,全球大型礦業(yè)公司、煤電企業(yè)打包出售煤炭資產。
2017年,全球第二大礦業(yè)公司力拓礦業(yè)集團宣布退出煤炭市場,并繼續(xù)進行資產剝離計劃,美洲大陸最大礦商淡水河谷表示,為實現2050碳中和以及2030年之前減碳33%的承諾,將退出煤炭市場。
同一時間,資本市場也調整煤炭領域相關布局,超100家全球主要金融機構撤離動力煤領域,包含了前40大全球性銀行和20家全球主要保險機構中的40%。
全世界已經做好拋棄舊能源,擁抱清潔、綠色能源,然而現實并不允許輕易放棄。
俄烏沖突這一黑天鵝打破煤炭供需平衡,國際煤炭價格暴漲。由于俄羅斯煤炭儲量全球第二,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國,2021年出口量2.12億噸,其中35%出口至歐洲,相當于7400萬噸煤炭,禁煤令之后,歐洲只能向其它地方“找煤”。
目前來看,澳大利亞、印尼、南非的煤炭補充了大部分,尤其是前兩者,而這意味著打破亞太區(qū)供需平衡,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的一路飆升的走勢是最好的證明。
這到底是屬于煤炭行業(yè)的回光返照,還是新能源的暫時跌倒,世界仍將重回正軌,醒來后繼續(xù)推進碳中和,降低碳排放,為未來謀劃下一個三十年。
新登上富豪榜前二的阿達尼顯然懂得樹大招風,在福布斯全球CEO會議上當即表態(tài),未來10年將投資超1000億美元,其中70%將用于能源轉型業(yè)務,目標是從“煤老板”華麗變身為“廉價綠氫生產商”。
編輯:孫蕾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