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錯峰生產(chǎn)三周年之際東北見聞:消逝的“熟料山”

中國建材報 · 2017-04-26 10:18

  剛剛過去的4月,是全國水泥錯峰生產(chǎn)在北方地區(qū)實施的第三年。

  那些曾壓在東北水泥企業(yè)家胸口上讓人喘不過氣的水泥熟料山,竟奇跡般消逝了!

  僅僅3年,隨著水泥錯峰生產(chǎn)這項國家政策的落實,數(shù)百座“山”消失得無影無蹤,東北水泥行業(yè)終于揚眉吐氣了。

  “山”沒了沒了的何止是“山”

  黑土之上,天高云淡,熟料山的消失一掃3年前籠罩在東北水泥行業(yè)上空的陰霾。

  在一個個“熟料山”舊址上,記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年前,這些熟料山的樣貌都記錄在記者的相機中,錯峰前的景象猶在眼前:

  哈爾濱,75萬噸熟料山層層疊疊超過了三層樓的高度,運貨的卡車停在山頂上,山下的人望上去就像小不點兒的玩具車;

  牡丹江,高高的熟料山上,卡車開到山頂,二次倒運掀起的揚塵遮天蔽日;

  吉林遼源,兩個造價四五百萬元,高高的熟料庫里放不下成堆的熟料,大批熟料只能堆在廠區(qū),工廠不得不辟出三分之一的廠地,用于堆放這數(shù)百噸熟料,從遠處望去,竟有種漫山遍野的錯覺;

  遼寧,一座座水泥熟料堆成的山,讓人分不清是水泥廠的熟料堆,還是山間的水泥廠。

  3年前,絕大多數(shù)水泥企業(yè)管理者,幾乎都是一個表情,鐵黑的臉上流露著不堪重負的疲憊和憔悴,眉頭永遠擰在一起。交談時但凡提到“水泥熟料”,就不由自主地嘆氣,還不忘自嘲地拉著記者:走,帶你們看看這些“景點”去。

  3年前,大多數(shù)水泥企業(yè)負責人和員工,早忘了與家人團聚過個舒舒服服的春節(jié)是什么滋味,假期能輪休1天就是天大福利。平日里,別人上班是“朝九晚五”,水泥廠工人是“朝五晚九”。

  3年前,為了照顧這一座座、一片片,漫山遍野的熟料山,企業(yè)負責人必須派專人守著,動輒上百萬元的熟料庫實在建不起了,就只能數(shù)十捆、上百捆地買氈布蓋山,一場雨雪降下來,氈布必須換新的。僅僅買氈布的錢,每年至少數(shù)萬元。

  3年前,企業(yè)負責人每天都要往這些“景點”前來看看,按他們的話說:腿都溜細了,但不看不行,不放心呀,晚上睡覺都不踏實,生怕刮大風下大雪,熟料山坍塌了,砸傷了人……

  ……

  從2014年12月1日到2017年4月1日,843天,東北三省水泥企業(yè)和身處其中的人們都徹底變了模樣:

  哈爾濱,站在當年75萬噸熟料山“遺址”前,記者不由得怔在那里,那座雄偉的山已蕩然無存,眼前是一個不算太淺的大坑。原來,那座75萬噸的山,不是平地而起,而是先填滿坑后,又生生堆出了一座“3層大樓”。如今,這里顯得異常安靜,除去角落里準備生產(chǎn)用的石灰石外,只剩下原用于蓋熟料的幾捆氈布。風迎面吹來,帶著一股初春的清新和濕潤,再也沒有了土灰的味道和從山頂上吹下來的揚塵;

  另一座水泥廠里曾經(jīng)像一堵厚厚城墻的熟料山,現(xiàn)在會是怎樣的情景?記者被滿面春風的企業(yè)負責人帶到現(xiàn)場,盡管已做了充分“腦補”,記者依舊被眼前的景色驚呆,偌大的熟料堆場空蕩蕩,放眼望去,廠墻外竟有一條大江穿過。3年前的那座熟料山,將這“一江春水”擋了個嚴嚴實實,記者竟不知這個廠區(qū)原來緊挨松花江畔?!板e峰”,不僅帶走了熟料山,更將夕陽下蜿蜒如龍的松花江盡收眼底。

  吉林,遼源金剛水泥廠里,別說那些占地三分之一廠地的熟料山蹤影全無,就連為減少熟料掉號而建的那兩座熟料庫也被搬空了,陽光灑在干干凈凈的場地上,折射出一股暖意。遠處,真正連綿起伏的青山清晰浮現(xiàn)在眼前;

  記者所到之處,看到的是員工們的笑臉,以往即使零下20多度的酷寒下也要加班加點,幾乎沒有享受過一次完整假期的工人們,3年來,不但舒舒服服地與家人共度假期,還迎來了難得的職業(yè)培訓和帶薪休假……

  以往天天累得直不起腰,看著一座座搬不走又處理不掉的熟料山唉聲嘆氣的企業(yè)負責人,終于可以挺起腰板、舒展眉眼,釋放出東北漢子爽朗的笑聲,享受著沒有熟料山的綠色化工廠灑進的滿園春意了……

  記憶里的“大山”是打出來的

  曾被一座座黑壓壓的熟料山堵得喘不上氣的企業(yè)家們,回想當時情景還心有余悸。哈爾濱賓州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張永勝告訴記者,這些熟料山,與其說是“堆”起來的,不如說是“打”出來的。

  彼時,由于水泥產(chǎn)能嚴重過剩,東北水泥企業(yè)普遍存在熟料大量積壓的現(xiàn)象。企業(yè)家們經(jīng)常自嘲地冒出一句東北話:“那時,所有水泥廠少說也趁一兩座山,多說那叫層巒疊嶂。”這么多熟料當?shù)厥袌龈救菁{不下。

  賣在本地,虧;往遠點賣,更虧。

  虧只是一方面,該生產(chǎn)還得生產(chǎn),否則工人怎么辦,一停工都走了,再開工不一定能回來,這時有人往你的地界上踏一腳,那就是萬劫不復。所以只能不停地生產(chǎn),不斷地堆山,大把的銀子扔進火坑,燒出了層巒疊嶂的熟料山。

  東北地區(qū)熟料生產(chǎn)企業(yè)79家,生產(chǎn)線111條,產(chǎn)能1.1億噸。以往,東北地區(qū)的施工期只半年有余,水泥熟料卻是天天幾萬噸的生產(chǎn),粗粗一算,那是多少座山啊!那時,張永勝只要一閉眼,滿腦袋的數(shù)字都廝打在一起,打出黑壓壓的熟料,羅成一座座山。

  除了生產(chǎn),熟料儲存也是問題。這么多熟料往哪放???原來為存放熟料砸好的大坑已經(jīng)填滿;花了上百萬建造的熟料庫也放不下了,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往天上堆,堆得比旁邊的辦公樓還高,幾輛卡車開上去壓平了再接著堆。開采的石灰石不敢往廠里拉,燃煤只進三天用的,騰出來的地方都堆熟料了。

  在賓州水泥當了十年熟料質檢員的高師傅,熟料堆是他每天必來的地方。他還清楚地記得,每次冒著熱氣的熟料出窯后,都被堆在這里,眼瞅著就要漫到甬路了。老師傅說:“再有一兩年不改觀,廠子就被熟料埋了”。每次卸車,他都要圍著熟料山走一圈,確保山腳周邊無人,因為“要是這座山出現(xiàn)滑坡,那可比泥石流還嚇人?!币蝗ο聛泶蟾乓豢嚏?,“人家都是繞著公園鍛煉,誰聽說過繞著熟料堆轉的,我一天得轉好幾圈?!?

  不僅如此,這一山的熟料長期堆在這,趕上大風,揚塵遮天;趕上下雨,黑水四流,熟料發(fā)白掉號。環(huán)保局三天兩頭督促解決,可怎么解決???高師傅憂心如焚:“1噸熟料由于儲存掉號能從200元掉價到50元。再掉了號,還不如石頭呢!”

[Page]

  更憂心的是企業(yè)負責人,眼前大山壓頂,身后市場殺聲震天。供求關系的鐵律讓市場進入怪圈,東北市場就那么大,為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大家都玩了命生產(chǎn),賣不出去也生產(chǎn),幾天干出一座山,負利潤運行就是在耗骨血啊,長此以往,行業(yè)怎么辦?工人怎么辦?這些都不敢想,只能閉著眼睛往里沖:市場就是戰(zhàn)場;價格就是武器;降價就是“殺手锏”,狹路相逢只能刺刀見紅。彼時,在東北水泥人士眼中:打,是唯一的出路。

  鐵律真的無法打破嗎?

  消化熟料山四兩撥千斤的“錯峰大戰(zhàn)”

  鐵律打破了。幾乎所有人認為十年內無法解決的熟料山,3年就解決了。

  2014年12月1日,大雪飄落中,東北三省103條水泥生產(chǎn)線統(tǒng)一停窯,水泥錯峰生產(chǎn)正式試行。

  第二年的三月,一封由東北三省67家水泥企業(yè)簽名的感謝信,從白山黑水間飛到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出版界別小組討論會上,正是由部分政協(xié)委員的聯(lián)名提案,北方采暖季水泥錯峰生產(chǎn)才得以走上歷史舞臺,從“區(qū)域試行”到列入產(chǎn)業(yè)政策統(tǒng)一實行。

  正因為實施了“錯峰生產(chǎn)”,那些堪稱奇葩的熟料山,在不用一兵一卒提筐挑擔,不費多余人力物力的情況下,被徹底“搬”走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從人大代表、中國建材集團北方水泥副總裁趙君的表情中也讀到改變。此時的趙君意氣風發(fā),與三年前那個神情黯淡的企業(yè)負責人判若兩人。

  “你說熟料山?。楷F(xiàn)在全都沒了,不信你們去看看,終于沒了!”

  他口中的“終于”,是他們期盼了多少個日夜才能如釋重負“宣泄”出的兩個字。

  趙君回憶道,錯峰生產(chǎn)開始施行,就有了明顯變化。錯峰第一年,雖然山還在那里,但惡性競爭消失了,“飆車式”的價格穩(wěn)住了,熟料的需求量上來了,水泥企業(yè)眼前有光了?!澳闼牢一睢钡膶κ中母是樵傅財y手加入“錯峰”陣營,也加入了“搬山”的壯舉之中。錯峰第二年,好像在不知不覺中,突然發(fā)現(xiàn),哎,山變小了……

  事實上,如何消化熟料山,東北水泥企業(yè)負責人們在錯峰期間,專門召開過幾次碰頭會。

  “借著錯峰期間緩解過剩產(chǎn)能,可以消化這些大山了,但熟料山的體量太大,必須在嚴格執(zhí)行錯峰的基礎上,有序進行。”吉林省水泥協(xié)會秘書長于本良生怕再回到那段“打仗、談判;再打再談,再談再打,數(shù)萬人差點丟了飯碗”的“血雨腥風”時期。

  “要穩(wěn)固既有市場,劃分熟料消化區(qū)域!”企業(yè)負責人們提前規(guī)劃起如何消化熟料山,想辦法、提建議,原來為了個人利益“拍桌子、瞪眼睛”的情景一去不復返了。

  3年錯峰期間,東北水泥人士相當一部分時間都在“圓桌”前度過,在數(shù)次的商討中,熟料山被層層削低,錯峰成果在不斷擴大……

  在外人眼中,熟料山似乎一夜消失,只有浸潤其中的人們才知道這其中經(jīng)歷了幾多坎坷與幾番探索。

  從“砍大山”變成“侃大山”

  消失的不僅是熟料山,更搬開了水泥行業(yè)前行路上的絆腳石。如今,“搬山”的過程也變成了東北水泥人士茶余飯后的談資。

  “對大企業(yè)來說,雖說錯峰后還是虧,因為設備折舊、用電指標等杠桿都沒變,企業(yè)生產(chǎn)半年還要負擔全年的成本,但熟料產(chǎn)量控制住了、質量能保證了、銷路不愁了?!边|源金剛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助理陳洪彪告訴記者,錯峰前,企業(yè)要派大量人力守住熟料山,現(xiàn)在這些人員可以回歸本職崗位了,每年為保護這些熟料花費的上百萬元資金,也可以用在真正該用的地方了。

  錯峰之后,熟料供不應求。在陳洪彪看來,水泥企業(yè)的路更亮堂了:“現(xiàn)在手頭沒有庫存熟料,別說一噸,一斤都沒有,4月1號一開工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但我們絕不蠻干,現(xiàn)在這樣再好不過了,如果再堆起熟料山,就徹底歇菜了?!?

  “現(xiàn)在還沒開工,粉磨站就找上門了,當初不敢想啊,真不敢想!”陳洪彪帶記者參觀廠區(qū),當介紹生產(chǎn)銷售情況時,錯峰前的一幕幕又浮現(xiàn)在他眼前。

  “奇跡啊!真是奇跡。早知道這樣當初掐什么打什么呀!”趙君呵呵笑著,眼神里透出準備大干一場的豪邁。

  ……

  2017年4月1日,2016~2017錯峰生產(chǎn)結束,東北三省的水泥窯恢復轉動。水泥窯開關之間倏然翻轉,隆隆聲響,似在詠嘆水泥行業(yè)“那幾年的瘋狂”。

  錯峰,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讓多少水泥行業(yè)精英們,面山而立,苦苦思索。

  如今,行業(yè),仍是那個行業(yè);人,仍是那撥人。春風陣陣今又是,換了人間。

編輯:俞美玲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wǎng)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2024-11-10 2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