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需要新空間

新浪財經 陳功 · 2016-08-26 09:39

  中國經濟穩(wěn)增長面臨持續(xù)壓力。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6.7%,全年維持在6.5%以上應該問題不大。但明年中國經濟如何,現在大家心里都沒有底。據安邦智庫(ANBOUND)與國內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交流,現在穩(wěn)增長對政策部門的壓力不斷增大,已成為很多部門的中心工作。即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與穩(wěn)增長的工作緊密掛鉤。從趨勢來看,穩(wěn)增長在未來兩三年都會是一個能讓人從夢中驚醒的問題。

  如何找到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呢?如果局限于國內市場和過去的模式,可能很難找到突破。除非國內市場顯著擴大和深化,或者出現影響力很大的創(chuàng)新,產業(yè)結構升級有顯著進展。但是,系統(tǒng)改革和調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我們找到更有突破、也更切合實際的思路。

  這個問題有中國自我調整的需要,如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但也有失去發(fā)展方向的原因,一定要看到其中的復雜性。市場上經常有人質問,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會要保增長,一會又要L型,到底要怎樣?這種反應還是表明,提問者對中國面臨的經濟格局、對地緣戰(zhàn)略不了解。

  分析問題的關鍵從來都是看假定條件,分析中國經濟增長乏力這件事情也同樣如此。如果中國的改革進行得很快、很順暢,那么經濟效率就會提升,這時國內的市場空間就會相對大起來,一時半會企業(yè)和資本還不急于走出去,可能就不急于搞什么共同市場了(“共同市場”是我在研究“新絲綢之路”時提出的概念,詳見《從全球文明的高度看“新絲綢之路”》,戰(zhàn)略觀察,2013年5月14日,總第346期)。但如果中國改革不順暢,一時半會到位不了,或是不會立刻發(fā)生效率改變,這個時候中國不走出去也不行了。因為長期積累的產能就相對過剩了,過剩的資本早就扎堆了,隨之而來的麻煩和問題一大堆,都解決不了。這種時候,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總是在懸崖邊上,日子不會好過。

  如果不順利的情況出現,中國應該怎么辦?

  這種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新空間,一片新世界。就好像中國突然多出來幾個省,有4億人口,除了有錢,什么都沒有,消費與生產能力都與中國差了檔次。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一想,中國的產能過剩還有嗎?資本過剩還有嗎?如果找到這么一片新的市場空間,今后日子就可以按照過去的做法進行下去了,其重要意義在于:在大的創(chuàng)新突破和效率提升沒有發(fā)生時,也能為今后的改革騰出時間和空間!

  因此,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本質實際是新空間的問題。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了幾十年,老百姓家里的裝備,該有的都有了,消費越來越挑剔,手機都是世界先進水平的了,現在甚至連房子都已變成投資的問題了,而不是解決居住功能的問題了。這種情況下,中國按照原來的老套路已經走不下去了,如果再搞下去,生產什么都是積壓,最后全部變成了債務,壓在中國國家和老百姓的頭上,如果不幸發(fā)生重大的系統(tǒng)性危機,就有讓全民財富清零的風險。

  到哪里去找這片新的市場空間呢?——拓展以陸權為基礎的“新絲綢之路”,建立起新的共同市場。早在數年前,研究“新絲綢之路”時就提出一個問題:“絲綢之路”究竟是一條貿易通道,還是一種原始的經濟意義上的共同市場?對于“絲綢之路”,很多研究的出發(fā)點和前提都是認為“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的問題。從古至今,“絲綢之路”就不僅是東西商業(yè)貿易之路,而且是中國和亞歐各國間政治往來、文化交流的原始的共同市場。在不久前率團到實地考察了“中巴經濟走廊”之后,我對共同市場建設有了更多真實的想法和印證。

  現在中國重提“新絲綢之路”(官方稱“絲綢之路經濟帶”)發(fā)展戰(zhàn)略,就是要在現代重新建設和拓展新的市場空間,更有意義的是,它與海權世界不同的是,在“新絲綢之路”戰(zhàn)略所提供的市場空間里,中國可以成為說了算的重要角色。

  國家之間的(尤其是大國之間)競爭,從地緣角度就可以理解和解釋為爭取贏得地理空間,有了這個地理空間,就有了經濟空間和市場空間,也就使得所謂的“國家利益”切切實實地落了地。近年來空間經濟學在西方變得熱起來,不是沒有原因的。對于當前處在經濟發(fā)展十字路口的中國來說,把共同市場空間的拓展上升到戰(zhàn)略和政策層面,這對謀劃國家利益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編輯:何勸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2024-11-11 04:02:35